您现在的位置:去伪求真 > 史海钩沉
“靠实事求是吃饭”——
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
日期:2022-09-2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作者:顾晓英 李林

原标题:“靠实事求是吃饭”——

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


“靠实事求是吃饭”,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党的成功密码。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靠实事求是吃饭”,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本领去掌握,作为一种责任去担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编者

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著名讲演《反对党八股》,揭露和批评党八股“装腔作势吓人”的不良现象,指出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是对我们党成功之道的深刻总结,这一重要论断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根本要求、根本方法的高度概括。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点亮了一盏明灯,孕育和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由于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入,党内一度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因此一度遭受严重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勇于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巨大力量。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出的科学概括。

1938年8月,毛泽东对抗大学员讲话,谈到“老老实实”问题,指出要“讲究老实,有多少讲多少。既反对自大,认为自己盖世无双,又反对自卑,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同年10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为彻底清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影响,全党开始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全新的科学阐释,并明确其具体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深入分析“墙上芦苇”“山间竹笋”这类主观主义现象,大力倡导“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并将其喻为“有的放矢”。在他看来,“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自以为是,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相反,“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后来,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许多同志天天讲“联系”,实际上却是讲“隔离”,因为他们并不去联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针对党八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文风,他又指出这是剥削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惯用战术,提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经过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实事求是成为全党上下公认的思想路线。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讲真话”。他说:“就是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毛泽东认为,讲真话“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党的作风就可以更切实了。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正是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正式确立,并随之载入党的史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唯物求实的传统。崇实黜虚、经世致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中国化概括,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籍蕴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萌芽。据《论语·八佾》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孔子进入太庙,对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每一件事都向别人请教,下功夫调研。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在谈到调查研究时强调,“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墨子·非命》提出“言必有三表”,所谓“三表”就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三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和“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要求人的言论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除了“事”“实”之外,关键还要看“利”。《韩非子·解老》肯定了规律的客观性,“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按规律办事就能无往而不胜,否则有势、有财也会遭失败。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最早使用“实事求是”一词,用以称赞西汉景帝刘启之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曾指出,“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对此,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注解“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即研究学问、考证古文务必依据事实求得真义,体现一种“务实”“求真”的治学态度。时至南宋,朱熹提出“即物穷理”,将“理”与是非相联系,即把握了事物的“是”也就把握了其“理”即规律性。

清末,湖湘文化注重经世致用,强调治学要严谨务实。曾国藩跳出经学、理学的传统,将“事”与“物”、“是”与“理”统一起来:“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20世纪初,求学与工作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长达八年的毛泽东熟谙《师范学校规程》之第一章“教养学生之要旨”中的第五条“实事求是”的规定,他还曾寄居岳麓书院,推窗能见讲堂檐前的“实事求是”匾额。所见所思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毛泽东注重实事求是的文化性格。1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创造性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贯穿百年奋斗理论与实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理论与实践。

“靠实事求是吃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悉心调研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曾几何时,党内一度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党和红军付出沉重代价后,遵义会议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中国革命从此得以转危为安。

“靠实事求是吃饭”,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鉴于仿效“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靠实事求是吃饭”,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等,无不归功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先后注入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新内涵,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靠实事求是吃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事求是是带领我们党从新时代出发,坚定走向未来的灵魂、思想方法和行动指针。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领导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全面小康。百年党史,是一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奋斗史。

新时代实事求是思想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我们党讲党性,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并提出关于实事求是的“四个坚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四个坚持”,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进一步系统化和升华,是新时代我们弘扬伟大实事求是精神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认清“实事”是想问题的基础。要了解实际,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现在通信发达,打电话、发微信、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来得真实鲜活。党员干部只有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摸实摸透情况,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认清“实事”也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体现。

做到“求是”是作决策的关键。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要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深入实践中完成决策。做到“求是”,必须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实践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活动,“求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倾听人民心声,使思考、决策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必须符合人民意愿。

服务群众是办事情的根本。为政之本,在于为民。“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事”和“求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原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或推进基层治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美好生活。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继续“靠实事求是吃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作者分别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274.jpg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这幅石刻现陈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延安革命纪念馆馆藏图片)

275.jpg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傅聪 摄

(编辑 张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