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英雄模范

【英雄谱】从奴隶到将军(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罗炳辉(67)

日期:2021-11-08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yangshuzheng

t0176d9b6a1e4fc2abd.webp_副本.jpg

罗炳辉(1897.12-1946.6)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抗日战争初期,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1946年4月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他是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0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360se_picture (2)_副本.jpg

少年英雄罗炳辉

360se_picture (3)_副本.jpg

红军时期的罗炳辉

360se_picture (5)_副本.jpg

三十九岁时的罗炳辉

t010d43f44f4c2d9803.webp_副本.jpg

     罗炳辉

t015bc126110c2f0dfe_副本.png

罗炳辉

t0120c7c74a18f861e7_副本.jpg

罗炳辉

18258181725730475835_副本.jpg

 一九三九年四月,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的罗炳辉

4097d00b6cef4d32a9225405aa687fbf_副本.jpg

罗炳辉

b038534f7e554c119d3d3e5619e487b9_副本.jpg

罗炳辉(右四)与战友们

ba598f861a2f4a7f9bfa2e8b531a06a1_副本.jpg

中为罗炳辉

18f761bf00aa4a9b80b9c971aaa15835_副本.jpg

左二为罗炳辉


t01db74f82c57e87d02.webp_副本.jpg

罗炳辉(中)

360se_picture (6)_副本.jpg

罗炳辉与战友们合影

360se_picture (8)_副本.jpg

从左至右:叶挺、赖传珠、罗炳辉、张云逸


360se_picture (7)_副本.jpg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32军大部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一部合编到120师358旅715团。罗炳辉一度以八路军副参谋长的身份在武汉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做统战工作。新四军成立后,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并肩战斗开创了茅山根据地。1939年5月,随叶挺北渡长江。7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第五支队组建之初,缺枪少弹。但在罗炳辉的率领下很快就壮大起来。1941年,日伪军扫荡仪征,第五支队按梅花桩式设伏,以劣势装备毙伤日伪军5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罗炳辉的五支队威名大震。

t011b71f68b281eb68f.webp_副本.jpg

右二为罗炳辉

t01871f4d19f00f0949.webp_副本.jpg

英勇善战的罗炳辉

t01664d7c11f274a10f.webp_副本.jpg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血战湘江后,红9军团损失多半,被迫将原有的两个师缩编至3个团。四渡赤水后,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红9军团奉命再次伪装红军主力,在乌江北岸迷惑和牵制追兵。然而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赶到乌江岸边时,浮桥已被破坏。无法渡过乌江的红9军团陷于敌人重围之中,罗炳辉临机专断,率军急进并在金沙县的老孔木一举击溃敌追兵5个团,缴枪千余支。绝路逢生的红9军团就此甩开了敌人的尾随包围,还在宣威和东川县为中央红军搞了大批的物资和银元。1935年5月21日,罗炳辉率红9军团历时42天,穿越3省17县,在礼州与中央红军主力汇合,创造了长征中的一个奇迹,周恩来后来称赞红9军团为“战略骑兵”。

t01f0da0100700c1abe_副本.jpg

      1939年4月19日,罗炳辉奉命从苏南返回新四军军部。在云岭,军长叶挺为罗炳辉和张明秀拍摄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中,身材魁梧的罗炳辉英气勃勃,全副武装,席地盘腿而坐,脸上溢满笑意。并肩坐在右侧的张明秀一身戎装,紧扣着风纪扣,腰扎皮带,打着绑腿,两腿并拢,双手抱膝,军帽下露出乌黑的齐耳短发,一脸灿烂的微笑。这年,张明秀刚满21岁,罗炳辉42岁。

916a117fefcaf5560f532cb8c9da2ee8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115%2F2df78f7dp00qmz3do004hc000a300d6m.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_副本.jpg

罗炳辉全家福

e13844f4a6a842b5987f4488ae96134f_副本.jpg

罗炳辉与子女们

t01e3fdd752f04bc533.webp_副本.jpg

罗炳辉全家照

360se_picture (1)_副本.jpg

罗炳辉与女儿

t011c2d641ad64ef9bc.webp_副本.jpg

罗炳辉与女儿合影

360se_picture (10)_副本.jpg

红军宣传语

7e7ea0c293fd4ef08f9c931a8cf95dc7_副本.jpg

毛泽东写给罗炳辉的信

c5664080f6834fec82bdcd827a7a15e8_副本.jpg

cecdc1085b7d4c4dad5a78836c752ea3_副本.jpg

罗炳辉拟定的祭父挽联

be54fd8401bc4b1789f38e68e066b061_副本.jpg

96f34045b6114264a4a5cd4ea3e34040_副本.jpg

8110227f675643b1b47d82e26c2bcf32_副本.jpg

97ebae00c0634b91b9db12ed2558220f_副本.jpg

    上图为罗炳辉拟写的《祭父文》,收载于罗炳辉将军之女罗鲁安主编《罗炳辉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58页),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二月 日,不孝男炳辉闻父丧之八月始以馨香清酌之仪,三立诉于吾父之灵前曰:痛维吾父,劬劳艰苦,尝遍炎凉,温和忠厚,时来横逆,仰事抚畜,唯傭是赖,药炉茶灶,孑然一身,是吾父毕生心血,尽消磨于穷愁抑郁之中矣。

忆吾家先世,初非赤贫,亦薄有田产,足以自给。待至吾父降生,家道中落,田产荡然。吾父幼小即为人佣,身小力弱,值薄求苛。披星戴月,固不胜其劳瘁;颐指奴役,又何尝堪其虐待。然而茫茫前途,生路断绝,欲悦亲心而承菽黍之欢,抑又乌可,不辱含垢而力此贱役耶。

吾父少壮,先母来归,夫唱妇随,始得室家之乐。顾四壁萧然,瓶无余粟,成群儿女,膝下依依,号寒啼饥,实不胜贫贱夫妻百事哀之苦。而又门衰祚薄,惯遭乡曲欺凌;力役勤耕,横受豪强暴敛。举凡人世凄凉惨痛,非生人所能忍受者,而吾父吾母尽尝之矣。

不孝炳辉,孩提无知,睹兹惨状,徒増愤恨,赤手空拳,亲心莫慰,计欲脱离苦海,乃以一走了之,而不知从此更陷吾父于穷愁磨折之境矣。不孝兄弟三人,三弟早逝,二弟又庸懦不能奉养,不孝自十七岁,恝然背亲,离家远走,从戎迄今二十有三年,未尝回籍定省。中虽率师,道出滇池,经梓里,顾以戎机急迫,即欲一面惨别十九年之老父亦不可得。迩后转战北上,抗日军兴,不孝更以国难当前,民族危机,存亡绝续在此一举,挽救民族,改进社会,大义凛然,责无旁贷,乃驰驱全国,转战江淮,了平生之宿愿,雪百年之国耻,固知此亦即吾父所最属望于不孝者也。然而一念及少小一别,即为儿与吾父永诀之时,能不椎心泣血乎!使不孝有父若无父,使吾父有儿为无儿,伶仃孤苦,受尽磨折,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此皆不孝之罪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罔极之恩未报,终身之恨无穷。大别昆明,永致思亲之泪;天涯地角,长驰膝下之魂。灵其有知,曷览儿心。

360se_picture (9)_副本.jpg

      1946年6月21日下午5时,罗炳辉将军因脑溢血抢救无效,病逝在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年仅49岁。罗炳辉去世后,陈毅元帅亲自主持了罗炳辉将军的安葬仪式,并写下了长诗,痛悼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四月八日事,历历在心目。何期君殂谢,我已无泪哭。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六载苦纠缠,疾病多磨折。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绝。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立誓有五字,奋斗与君同。”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罗炳辉故居

dce1f9386ffa484f8dab20c4e4af186a_副本.jpg

罗炳辉墓地

罗炳辉:“为人民尽孝,为革命尽忠”

“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这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罗炳辉为之奋斗一生的诺言。

罗炳辉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营长。因对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不满和对旧制度的仇恨,罗炳辉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1929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率部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5团,罗炳辉任团长,后历任旅长、纵队长、军长等职。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罗炳辉机智果敢、英勇顽强,他根据实际采取有效的战略战术,指挥部队接连取得战斗胜利,功勋显著,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10月,红9军团成立,罗炳辉任军团长。1934年,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东进并顺利完成任务。同年10月,参加长征,罗炳辉率部屡挑重担,在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做军事统战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场上,罗炳辉多谋善断,率部纵横驰骋,灵活机动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罗炳辉也成为华中地区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

在罗炳辉看来,“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他治军极其严明,要求指挥员善谋略、敢决断,熟练掌握游击战术。他爱兵如子,熟知每一个战士的家庭情况和本人特点。他还重视军事理论,亲自编写《指挥员实用手册》《民兵战术》等书,常为基层指挥员言传身教。对待群众,他亲如家人,每到一地总和当地百姓拉家常,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常说:“人民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我们应该为人民尽孝,为革命尽忠。”

由于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和日夜操劳,罗炳辉的身体状况不佳,患有胃病和高血压,有几次病重至生命垂危。解放战争时期,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6月,枣庄前线战事吃紧,罗炳辉奔赴前线指挥所部署战斗。一次会议后,他突然发烧以至昏迷,不久病情恶化,不幸逝世,终年49岁。将星陨落,令人叹惋。中共中央在唁电中称:“罗炳辉同志的病故,是我党我军与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作者  沈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