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西安报道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华商报》记者郝建国的新闻作品集《好望》,日前与读者见面。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等人为该书作序,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新闻界前辈肖云儒题写书名,新闻学者、资深编辑记者、著名作家对《好望》纷纷予以好评。
《好望》精心收录了作者在新世纪前后二十多年时间采写的爆款产品、文化随笔等,既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困民生的调查性报道,也有反映人情冷暖的“知音体”特稿。作品集取名《好望》,既有普利策“瞭望者”之“望”,也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展望。
该书作者郝建国,2004年加盟《华商报》,采访足迹遍及北国南方、都市乡村、工厂社区,多篇作品获得报社、集团内外各类新闻奖项,曾被评为《华商报》社“明星记者”。《好望》收入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商新闻人“民本为魂、民生立媒”的价值追求。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资深编辑张念贻认为,《好望》以众多具有范式意义的深度报道、引发广泛关注的现象追踪、蕴含学术气质的时评论文,以及众多力度饱满的文化随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非虚构写作所蕴含的“信史”特质,更是一般文字作品无可替代。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范晨虹认为,《好望》不仅聚焦于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观察和记录,也有对于新闻伦理、新闻业务的反思、审视与表达,这种来自于一线的研究、思考和历练往往带着“泥土的清香”,更加接地气。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网络新媒体系副主任高春艳表示,通过《好望》能看出记者郝建国思辨能力很强,有深度、有故事,许多作品是有历史价值的。
著名作家、《美文》杂志副主编安黎表示,优秀的新闻作品,其效用不会局限于新闻本身,而会从新闻中漫溢而出,使其具有多重价值。《好望》许多篇章,都具备了透视一个历史阶段的标本的意义。
《华商报》资深记者余静表示,《好望》是同事郝建国多年新闻成果的集结归纳,庞杂的题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社会的变迁,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这是一部“新闻业态和新闻从业者的杂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导王君超表示,从《好望》所收作品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新闻“多面手”,体现了作者对成为“专家型记者”“学者型记者”的不懈追求。一些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问题意识,作者在“合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的框架内,通过个性化的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蕴含着对“有关部门”的追责和对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呼唤。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