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军事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张令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张令彬

日期:2022-06-14    文章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    作者:杨树政

aec379310a55b3193e20a028572e7920cefc171b_副本.jpg

        张令彬(1902年—1987年7月14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十一团班长,团教导队区队长、排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纵队副官长,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卫生队队长,第十二军军医处处长兼福建军区留守处处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兵站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红九军团卫生部部长、后勤部部长,红四方面军四局管理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司令员直属供给处处长,中央教导师供给处处长。参加了长征。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0517295834_副本.jpg

张令彬将军

274c969cad084e8c8ab46f77bb9494d8_副本.jpg

张令彬将军

1936年7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直属供给处处长。长征中,天天行军作战,爬山越岭,指战员们非常劳累,长征以来的两个多月中,有头疼发烧的,有肠炎腹泻的,有腿脚腐烂的,还有腰酸背痛的,病号增加很快。这是长时间紧张、劳累的总爆发。还有随队的伤员需要治疗。时任九军团后方部长的张令彬不顾自身伤痕累累十分疲劳,强打精神,组织后方部直属医院和卫生部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缺乏治疗外伤的药物,就用盐水冲洗伤口;没有夹板固定骨伤,就用木头、竹片自己制作代替;没有纱布和棉花,医护人员就撕掉自己的被子,煮过以后用来为伤病员擦拭伤口和消毒,自己睡觉时则用稻草御寒。

红军是一个大集体,踏上长征路后,更是同甘共苦、万众一心。前方的战士奋勇杀敌,“幕后”的保障工作也安排得妥妥当当,一切秩序井然。战士们顿顿吃得饱,有衣穿洗更换,有水洗澡洗脸,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岗位——供给处处长。(下图)

t014c424e25a63ca5e8_副本.jpg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u=1475112666,375007163&fm=170&s=AAD021D5526C0CAF7919FCE30100A0F1&w=640&h=438&img_副本.jpg

u=2075030612,1763969089&fm=170&s=F52DB957160106F194946C9703007020&w=640&h=301&img_副本.jpg

u=402141706,3535038100&fm=170&s=26F25B874C0330DC96951C820100E090&w=640&h=513&img_副本.jpg

qbSS-hpfyces8521343_副本.jpg

张令彬兄弟俩都为将军。兄:张令彬,中将(前);弟,张平凯,少将(后)

42166d224f4a20a4add6486083d56324700ed0df_副本.jpg

张令彬夫妇合影

ca1349540923dd5439a7b70ec28e48d89d824809_副本.jpg

020c6c55cac091ca12_n_副本.jpg

张令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张柏茂。1902年6月22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龙门区枫树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出生仅10个月父亲病逝,4岁时母亲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7岁起被迫给人放牛。9岁时过继给本族堂叔抚养,曾读半年私塾,后到裁缝店当学徒。14岁起到地主家做长工。饥寒困苦、备受屈辱的生活,使他深深体会到旧社会的黑暗,心灵深处萌发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为了劫富济贫、强身自卫,他从十四五岁起即利用冬闲时间拜师习武,成为龙门地区有名的“打教师”。1925年夏,他在同乡青年张勉之(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引导下开始从事农民运动,率众与乡间地主豪绅展开斗争。后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任委员长,并任农会特派员兼农民自卫队队长、儿童团指导员、区裁判委员、农民夜校筹款委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家乡农民运动在白色恐怖下转入隐蔽斗争,他离开龙门投身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同年9月随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教导队区队长,红4军第31团教导队代理队长,红4军第3纵队中队长、副官、副官长、卫生队队长。参加 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红12军第34师卫生队队长,红12军军医处处长,闽西军区军医处处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兵站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红9军团卫生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斗争和战场救护领导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翌年升任红9军团(后改称红32军)供给部部长,随红四方面军行动。1936年7月,调任红四方面军直属供给处处长。到陕北后,任中央教导师(庆阳步兵学校)供给处处长,抗 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务处副处长、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委直属金库处处长,军委供给部军人合作社主任,军委副官处副官长。1939年5月,任八路军兵站部副部长,后任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兵站部部长、供给部部长、经济建设部部长。在此期间,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求,积极参与领导建立健全部队各级后勤机构,为实现全军后勤体制的转变,提高后勤工作效能做出重要贡献。1942年10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冀热辽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热河省财政厅厅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军需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其间曾兼高级后勤学校第三副校长),1975年8月起挂职休养。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7月14日于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