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至6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广州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最新成果”专题研讨会。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讲话。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代表校(院)委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14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中华魂》网现予刊发。——编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集中概括、系统总结与完整呈现,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延安峥嵘岁月中的时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山东小延安”。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同根同源,又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精神特质。
本文梳理了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延安精神与沂蒙精神之间的“源头”和“活水”关系,分析了沂蒙精神对“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综述了新时代传承与发扬沂蒙精神的具体实践。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延安精神一样,沂蒙精神孕育并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山东,由于身处敌后战场,山东党政军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残酷“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1938年4月,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后,毛泽东同志敏锐把握山东的战略地位、斗争基础和沂蒙山多崮险的特点,经过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抗战形势的分析研判,高瞻远瞩地作出了“派兵去山东”的决策。1939年3月,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领下,八路军第115师部分主力部队挺进山东,领导创建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壮大了山东根据地党和军队的力量,而且直接带来了中央的精神。在之后的斗争岁月中,山东党政军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经济生产、群众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正是在这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中,伟大的沂蒙精神应运而生。
纵观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立足延安革命根据地,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向中国东部进行开辟性的进军,巩固发展了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沂蒙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走向主动、实行战略转移过程中的新创造。
一部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沂蒙人民铁心向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坚定跟党走的历史,就是党群军民同心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赢得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
(二)沂蒙根据地的作用。对于以沂蒙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沂蒙根据地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素有“两战圣地,红色沂蒙”之称。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15师和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指挥机关都驻在沂蒙山区。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抗日作战2.6万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先后在这里组建,领导华东军民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工作足迹。革命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140万群众参军支前,3万沂蒙优秀儿女献身疆场。从沂蒙根据地也走出了多支英雄部队,为建立“两个半野战军”提供了支柱力量。自1939年3月罗荣桓等率领八路军第115师部分主力挺进山东,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支部队由最初入鲁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正规野战精锐27万人。抗战胜利后,罗荣桓率领山东八路军主力6万余人挺进东北,建立东北野战军;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与苏北等地的新四军汇合,成立山东野战军,并为华中野战军输送了部分兵力,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基地作用。
二、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统一性和鲜明的精神特质
(一)内在统一性与特质。同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与沂蒙精神存在着共性和内在统一性。在精神内涵上,延安精神与沂蒙精神都蕴含党的初心和使命,都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都蕴含党的群众路线思想,都蕴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时代价值上,两者都蕴含着丰富的廉政内涵和教育基因,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资源。
但由于在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形成,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内涵表达、历史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在内涵表达上,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创建背景和历程方面,延安精神、沂蒙精神都孕育并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但二者的创建历程、战略地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二)“源”“流”关系。延安精神与沂蒙精神同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一脉相承,统一于中国革命的总体历程。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集大成和成熟形态,沂蒙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崭新发展阶段。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共同反映了20世纪中期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革命主旋律和时代主题。从“源”“流”关系上审视,延安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源头,后者是在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们之间是“源头”和“活水”的承续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沂蒙精神是地域性革命精神的代表,是延安精神在齐鲁大地上的实践样态和精神硕果。延安精神蕴含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
(三)对“两个结合”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2021年9月,中宣部公布了党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位居其列。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正式表述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新的沂蒙精神基本内涵从实践层面上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内在机理与生成逻辑,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其中“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精神特质。“党群同心”深刻贯彻了党的党性原则、路线方针,充分诠释了党与群众同心所向、同力协契下抵御侵略、共渡难关、生产建设和赢得解放的意志合力。以党心换民心、以民心聚党心,是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根基所在。
沂蒙精神的形成具有不可复制性,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民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化浸润、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立足革命老区斗争实际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山东根据地(解放区)的具体实践和生动写照,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提供了原生态信息和原创性密码。沂蒙精神有着源远流长、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于数千年齐鲁文化、沂蒙文化,形成于新民主革命时期,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它既有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共性,也有沂蒙地区的地域、时代和历史文化赋予的鲜明特色;它既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也是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积淀传承;它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体现,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例证。
三、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巍巍八百里沂蒙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更是一座精神高山。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宝贵的政治财富,也是临沂发展最重要的政治资源。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他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沂蒙精神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高度评价,也为我们在新时代从新高度研究、阐释和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历史思维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予我们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也成为这些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矢志前行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今年恰逢习总书记视察临沂十周年。十年来,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们感恩感怀、铭记于心,始终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不断取得事业发展的新胜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沂蒙老区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大力传承、弘扬、践行沂蒙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涌现出厉家寨等3个被毛主席批示的好例,1995年率先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中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11年经济总量跨入全国城市50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临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跻身全国地级市20强,2021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稳居山东省第5位,在全国12个革命老区20个重点城市中,实现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双第一”,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革命老区的前列,不断书写着沂蒙党史新的荣光。
革命老区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最早承载地,但绝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新时代的革命老区,不仅是红色的,更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繁荣的;不仅是致敬历史的,更是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以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为引领,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将其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际行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沂蒙力量。
(编辑 刘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