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心语

不遭人忌是庸才

日期:2024-01-22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徐映珉

有人说,在时下图书多如牛毛、新媒体和自媒体兴盛至极的情况下,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记住其中一两句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且久念不忘的话,已是幸事。这话很有道理。

1992年7月,全国新闻记者协会在安徽齐云山下举办了一期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全军唯一的军队报社记者有幸参加。会期组织采风,来到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黟县西递明代古民居参观。在“迪吉堂”里,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30多年过去了,这副对联一直刻印在脑海并启发、激励我的人生:一个人只有经历天下所有的苦难、磨难乃至灾难的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刚健,实现美好的人生,称得上是真汉子;而常遭人嫉妒,则不足为怪,也并非坏事,说明自己不是庸才、蠢材和无用之才,至少有超人之处、强人之点、优人之长。

细细嚼味,这副对联于我们立身做人不无启迪。

古人云:“成大功者不辞辛。”人生之旅,并非全是开满鲜花的坦道:有崇山、峻岭、险峰、隘关的阻拦,有恶风、暴雨、急流、荆棘的考验,有失恋、失败、落寞、疾病的痛苦,不经历一番艰辛和磨苦,是难以到达辉煌之巅,饱览“人间最瑰丽”之风光美景。要想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建树、功成业就,就必须勇于在艰难困苦、挫折失败、坎坷不幸中磨炼自己和摔打自己。

坚强的思想和意志需要艰苦生活的磨炼。时下有些年轻人,面对纷繁杂乱的生活,经受不住艰难困苦的考验和“酒绿灯红”的诱惑,缺乏正确的人生志向和理想追求,整日想的是安逸、舒适的生活和享受,有的甚至世态炎凉、丧失信心,选择及时行乐、自我放纵的人生态度,以感官刺激来打发宝贵的时光。实践证明,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和创造,凡是思想正直、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经得起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才能不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压倒。一位在喀喇昆仑雪域高原边防哨卡从军5年的战士探亲回家,那些“大款”“富姐”们看到当年的同窗学友如今皮肤变成紫铜色、指甲凹陷、头发脱落,不解地发问:在那连鸟都待不住的地方,你究竟得到了什么?他回答得掷地有声:“得到的是金钱买不到的钢铁意志、精神信仰、强健体魄和喀喇昆仑冰雪般纯洁透明的灵魂。军中的苦磨,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有了三五载的从军经历,从此再没有吃不了的人间苦。”面对这沉甸甸的“收获”,那些“精神失落者”无言以对。

事业的成功、知识的积累、本领的掌握、技艺的提高,更离不了艰苦生活的磨炼。一个人要想在平凡的岗位和工作中有所建树,要想掌握更多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必须脚踏实地、苦学苦钻。那种只想坐享清福、不愿吃苦奋斗或者靠投机取巧生活的人,终生是不会成功、有出息的。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生学历并不高,却靠着勤奋和苦斗攀登了农业科技的一座座高峰,用汗水和双脚在希望的田野里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他脚上的泥土就是最厚重最优秀的论文。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一生在七尺病床前勤学苦研,不畏艰辛苦累,获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疗疾经验;面对疫情,他不惧险难,逆行而上,像一位勇士冲锋在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病房,每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科学指导医护人员救治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里需要我,病人需要我!”在苦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感受幸福快乐。

“我愿在艰苦的斗争中锤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一生。”这是雷锋同志生前的自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是人生最美好的乐章,奋斗是创造幸福的最佳途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领袖和统帅这一句句饱含深情、充满哲理、铿锵有力的殷殷寄语和谆谆教导,生动地诠释了人生真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重申了“奋斗幸福观”这一时代主题,揭示了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无数事实说明:人生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更无捷径可走,成功、荣誉、辉煌与懒惰无缘。

能受苦磨,方成铁汉,揭示了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和自然规律,道出了一个人自身奋斗成功的经历和秘诀;而“常遭人忌”则是一种源于外界无法抗拒和阻拦的客观现象,谁也干涉和躲避不了。忌,妒忌、嫉妒也。何为“嫉妒”?《心理学大辞典》中解释为: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在学问、才能、本事、名誉、地位、财富、境遇乃至容貌等诸多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和对他人报以一种冷漠、鄙视、不满、排斥、贬低或敌视的心理表现。这句话把为何嫉妒他人和怎么嫉妒他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各方面都优于他人时,哪怕是进步快了一点、工资多了一点、个头高了一点、长得漂亮一点,都会招来别人的羡慕和嫉妒,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其实,常遭他人嫉妒并非全是坏事和烦恼。倘若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或群体生活中连一丝都不值得别人羡慕和嫉妒之处,说明你是一个平庸之辈、无用之人,长此下去,就会消失在大众视野里——就像有人对“鞭打快牛”现象缺乏正确理解和深切感悟一样:如果一头牛到了打了白打甚或无人理睬懒得打的地步,说明这头牛是懒牛、笨牛、无用之牛,只能沦落到被杀了吃肉的可悲之境。

嫉妒他人是一种病态,而遭人嫉妒则是一种幸福和乐事。在这方面,清代两位大名鼎鼎的“笔杆子”用他们的言行和感悟给我们作了生动的诠释——一位是其貌不扬、背驼腰弯但满腹经纶、清廉秉直的大宰相刘墉,一位是风流倜傥但学富五车、才华出众、睿智聪慧、机敏过人、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和“铁齿铜牙”的大学士纪晓岚。他俩自身都有些许天生缺陷或固有习性,常常遭到文武百官的嘲讽、耻笑、鄙视、嫉妒、愤怨乃至陷害,但他俩的耿耿忠心、清廉勤勉的人品官德日月可鉴:每当乾隆皇帝有难解之题、困惑之忧时,他俩总能“建良言于侧耳,献智谋于众前”,常博得皇上欢心、器重和赞赏:“刘墉和纪晓岚人品官德、学识才能堪称文武百官之楷模。若都能像两位爱卿这样,朕这个皇帝就当得轻松省心多了。平日里一些人总是妒贤嫉能,看不惯、瞧不起刘爱卿和纪爱卿,可到了朕用得着时,一个个都束手无策了。朕要的是胸中装江山、心中有大智的忠臣贤良和人才,不是只会天天喊万岁的佞臣、奸臣和庸才、蠢材、无用之才。”           

由此可见,遭人嫉妒从某种意义上讲,确是一件难得的好事,说明自己身上有别人自愧不如、力不能及之长,没有被人看低或瞧不起,有时甚至会成为仕途向上的“催化剂”和“驱动力”,助推自己明所短、知不足,不断校正方向、前行进步、创造辉煌。

忌妒是风,是雨,是雷,是电?愿君全然不屑一顾:“忌妒比怜悯要好得多,让他们忌妒去吧,忌妒得越深越好!”(伏尔泰《哲学字典》语)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