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厚重的红色文化。
在渭华起义纪念地重温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在永丰革命烈士陵园聆听先烈英勇献身的革命事迹,在临渭区红色地下交通站旧址感受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奋进力量……7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渭南的红色景点,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渭南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高。
深挖红色资源“富矿”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下面请大家跟随我来到红色文化展览的第四单元‘涵养初心——抗战救国’。”7月26日,在渭南市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李佳衡为游客带来以“奋斗之路”为主题的公益讲解。
“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馆藏文物及革命历史,也有机会成为红色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和传承者。培训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渭南市博物馆馆长祖亮介绍。
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段革命往事、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深深镌刻下革命先辈奋斗的痕迹,为秦东大地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据了解,渭南目前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7家,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9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92件(套)。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游客有更丰富的游览体验?
近年来,渭南深挖红色旅游资源,推出“秦东革命星火之旅”“红色初心之旅”“红色革命精神追寻之旅”等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沿着“红色革命精神追寻之旅”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荔北战役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了解先烈英勇奋战的伟大事迹;在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先辈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在仓颉庙的古柏树下,听讲解员讲述当年西北野战军的战斗故事……
“渭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一家人按照红色旅游路线参观,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孩子看完后,被革命先烈勇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问了我很多关于革命先烈的问题。我想,这次红色旅游的目的达到了。”游客康立现激动地说。
打造红色研学课堂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个长20米、宽2.1米的砖铺标语。1927年11月,为了悼念革命烈士,当地师生搬来青砖和鹅卵石,铺成了‘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15个大字。”7月27日,在位于华州区高塘镇的渭华起义旧址,讲解员代李妍用生动的语言,将游客的思绪拉回到90多年前那段号角铮鸣、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在渭华起义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烈士纪念碑上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格外醒目。前来研学的师生和参观的游客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或用笔记录,或互动交流,在与革命旧址的近距离接触中追寻红色记忆。
来自江苏的研学团队带队老师蒋明感慨:“渭华起义是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不朽篇章。他们无私无畏、不屈不挠、不怕牺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渭华起义纪念地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研学实践教育中,我们结合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历史史料,挖掘革命故事,着力讲好革命历史故事、英烈故事、革命文物故事。”渭华起义纪念地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晓锋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研促学’‘以研促旅’的发展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动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渭华起义纪念地已与全国多所中小学结成研学联盟,接待省内外中小学研学师生30余万人次。
为提升红色旅游体验,近年来,渭南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博物馆将旧址遗迹变为“体验现场”、文物史料变为“教学素材”、讲解员变为“互动角色”,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课堂。
7月28日,在韩城市芝川镇,来自四川的研学团队结束在司马迁祠的研学游览后,步行来到不远处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参观学习。
展厅里,研学师生参观了八路军东渡黄河场景图、线路图、东渡用船等。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革命先辈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发展红色乡村旅游
7月27日,记者来到华州区高塘镇南堡村,这里的红色元素随处可见。
“南堡印象”生态农家乐负责人魏元刚一边忙着给顾客配菜,一边感慨地说:“我们这里的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得非常好,路修宽了,环境也变好了,每天游客很多。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南堡村将特色产业、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我们村建起了空心挂面加工厂、竹艺社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将近2万元。”南堡村党支部书记吉望说,“未来,村里将继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提升‘红色南堡’知名度。”
红色乡村承载着峥嵘岁月。近年来,凭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渭南不断擦亮红色旅游名片,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从南堡村驱车10余公里,记者来到渭华起义发祥地——临渭区崇凝镇。崇凝镇的五一丰碑前聚集了不少游客。
2023年,崇凝镇建成高5.1米、宽2.8米的五一丰碑,以缅怀先辈伟绩,弘扬革命精神。近年来,崇凝镇通过红色寻访、红色课堂、地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打造当地红色文旅IP,逐步将红色文化学习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之中。
历史不曾远去,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如今,渭南多地凭借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质的乡村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渭南,在红色景点追寻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岁月,一幅“底色红、产业兴、旅游旺”的美丽画卷正在秦东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