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王晨会长“汇聚多方力量,凝聚起研究宣传阐释延安精神的强大合力”要求,《中华魂》网与省、市、县延会联合开展“‘五进四推’弘延活动”,即: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五进”活动中,同步推进《中华魂》网、《中华魂》公众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将所发稿件推送到相关群、号、网、端。让我们上下联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构建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独具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敬请关注支持:https://www.1921.org.cn/index.html
——编者
黄、渭、洛三河,蜿蜒交汇,在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境内汹涌而过,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大荔古称同州,大荔东北部,靠近黄土台塬和黄河西岸,沟壑较多,土壤碱化,是相对贫瘠的地方,也是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火热革命的地方。这片土地,常被大荔人民称为红色热土。
在这里,大革命时期曾产生了大荔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产生了渭华起义的赤卫队长,成立了大荔最早的农民协会,掀起过秦东农民运动的高潮;在这里,抗战时期曾诞生过陕西东渡黄河抗日的民间自发武装——平民渡河抗日游击队,涌现出精忠报国的马氏父子;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过领导武装革命的平朝工委,爆发过受到彭德怀和西北局称赞的朝邑起义,发生过西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荔北战役。
平朝工委纪念馆
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有一位被称誉为“冬枣妈妈”的大荔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周爱英。她的名字,因为冬枣,响彻三秦大地。
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万亩冬枣示范园
她个子不高,衣着非常朴素,圆圆的脸蛋,黑黑的皮肤,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一辈子致力于一件事:她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大荔冬枣产业。
五十年前,周爱英出生在红色热土上的一个小村,一个很不起眼的农家小院,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母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周爱英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学会了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学会了忠诚、正直、善良,学会了谦虚、坚韧、创新。她从小聆听过这片热土上发生过的革命故事,亲身感受过乡亲们的贫穷生活,立志将来学习农林专业,为农村发展奉献青春。
改革开放以来,这片热土上的干部群众勤劳肯干,不断探索,寻求发展致富产业,先后大面积种植过小麦、棉花、苹果等农作物,但仅仅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进入二十世纪,当地政府花大力气改善土壤灌溉条件,引导群众从山东沾化引进了冬枣栽培。经过近十年摸索,虽然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冬枣产量不高、货架期短、抗阴雨能力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成为群众产业致富的隐忧。
也许是因为故土上革命先烈的垂范与传承,也许是因为父母和乡亲们的耳濡与目染,周爱英在西北林学院经济林专业学习期间,勤奋向上,只争朝夕,成为师生们有口皆碑的优秀学生和农学学士。
毕业后她致力于冬枣栽培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家乡冬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她在大荔县红枣研究所和红枣局工作期间,虚心向红枣专家和前辈老师们学习,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每一次的技术革新中,都积极参与,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推广温室大棚冬枣“高密栽培、两年挂果”技术,助力全县冬枣产业质效大幅提高。她主持编写了《鲜食枣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冬枣优质高产栽培》等书籍,为全国设施冬枣栽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借鉴。
周爱英在大棚给农民讲解冬枣培育技术
她的身影,总是奔波于农村街巷和科研院校。期间,别人不理解,不相信,不听从,她便苦口婆心地说服自己的亲属,在亲戚家的地里做试验,有失败的泪水,有不甘的挣扎,有成功的喜悦。周爱英作为这片红色热土上老百姓致富产业的科技领路人,切身见证了大荔冬枣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历程。
回想自己走过的艰辛路,她有心酸、有思虑、有笑容也有欣慰。起初,她对冬枣一无所知。为了尽快掌握冬枣的生长习性,她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枣园里,一边跟着老师们学,一边观察、记录、修剪、防虫,晚上整理资料。虽然有苦有累,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她不仅掌握了种植冬枣的关键性技术,并与红枣结下一生的缘分。
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抑或是天寒地冻的雪天,周爱英都会如往常一样,钻进棚里查看,一闭上眼,满脑子里都是枣树开花和坐果的情景,她抚摸着可爱的小冬枣,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对冬枣呵护有加,信心满满。
由于常年穿梭在田间地头,皮肤本来就黑的周爱英更黑了,女儿的白和她的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一次,女儿和她开玩笑说:“妈,你像是非洲的黑人妈妈。”恰巧,周爱英的同事站在一旁,说道:“这是我们的冬枣妈妈。”从此,“冬枣妈妈”的称谓叫响了。
周爱英所推崇和研究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及枣园精准施肥专家系统,使大荔冬枣成熟期提前,冬枣变夏枣,枣农收入直线上升或翻番,红星村刚上市的冬枣几百元一斤,一颗冬枣可卖到五至十元!
安仁镇小坡村以小小冬枣创盈天下,万亩冬枣科技产业园和观光小火车,引无数游客竞折腰,被列为“国家林业局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冬枣示范基地”。
大荔冬枣销售点
冬枣销售旺季的初夏到初秋,每天凌晨三点开始,东北片几个镇点热闹非凡,“冬枣夜市”成为新景观,“甜蜜市场”连着充满欢声笑语的农家大院。老百姓家庭收入超过了十万元,有的每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房子盖好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家庭普遍拥有了小轿车。红色热土上的群众普遍富起来了。
大荔冬枣从最初的东北片几个乡镇不断蔓延,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一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十七个镇(街道办)二百多个村的枣农们,视冬枣为“百果之冠”,为“神果”,故而广栽“摇钱树”,“金蛋蛋”珠落玉盘,“钱串串”福满田园。
大荔冬枣安仁镇交易市场
典型户的示范引路,更加助推了大棚冬枣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冬枣产业为载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荔已成为沿黄经济带上最靓丽的绿色明珠。
目前全县冬枣面积达到四十二万亩,规模居全国第一,冬枣年产量五十万吨、产值超过六十亿元,“大荔冬枣”成为靓丽的品牌。作为全国设施冬枣第一县,大荔冬枣的生产标准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并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成为“G20杭州峰会的专供水果”。
对此,周爱英特别欣慰,她打心眼里高兴地说,大荔县的枣农终于富裕起来了!
今天,新时代赋予了同州大地这片红色热土新的内涵和新的希望,已成长为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的“冬枣妈妈”周爱英,在这种际遇里,被誉为“同州楷模”“拔尖人才”“首席农艺师”“科技领路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如今,她还一如既往,继续致力于冬枣栽培技术研究,为之奉献了全部青春。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在黄河岸边大荔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永远做老百姓致富的贴心人、引路人。
(作者系大荔县延会会刊副主编)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