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走访葛牌镇苏维埃政府旧址

秦岭深处那一抹红

日期:2020-01-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纪方

我自小在秦岭南坡的山区农村长大,成年后又在秦岭北麓山脚下的省城工作,走过秦岭的不少地方,探寻过秦岭峪中的许多景区和名胜古迹,可却没想到,在蓝田和商州、柞水三县(区)接壤的秦岭深处,还珍藏着这么一个秀丽多姿、古色古香又繁华似锦的古街镇。

走进深山老林中的葛牌古镇,我陶醉了。

这个古镇坐落在辋川河谷上游的一个山坳里。蓝天白云,青山环绕,满坡遍野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油松、侧柏、冷杉、青槐、红桦等抗风耐寒林木,纵横交错的沟壑疙梁上还夹杂着枝叶繁茂的油桐、板栗、核桃、柿子等果木树。常年四季泛绿叠翠,生机勃勃。从山洼林间和崖石缝中渗透出来的涓涓泉水,汇集成一条清澈柔和的小河,从古镇一侧穿流而过,在镇子北口和另一条溪流交汇,蹦蹦跳跳地沿着山谷向下游流去,那清格凌凌的河水在高低不平铺满五色石块的河床上,一会儿形成小小的漩涡和瀑布,一会儿与崖石碰撞发出叮咚叮咚或哗哗啦啦的响声,弹奏出天然妙成的乐曲。

在街口,耸立着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街坊牌楼,匾额上书“葛牌街”三个金色大字,门楼两边的黑色柱子上,镶刻着“葛似龙盘赐牌古镇,民曾虎啸播火神州”的对联,先给人一种威武神圣的感觉。街道的路面,全是青石板铺就的,显得古朴整洁,一街两旁的房屋连墙接顶,布局紧促,错落有致,高高垒石墙裙的旧宅屋和几处新建的小楼房相互参杂。那些老式的商铺民居,大都是飞檐斗拱,木板排门,保留了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古朴与别致,历经岁月的沧桑流转,留存着时光的履痕。街头和公路边新建的那些混凝土结构小高层,多数是蓝瓦红砖白墙红门,洋溢着现代化新农村的祥和与喜庆。整个镇子依山傍水,南北延伸东西狭窄,给人以历史的沧桑和庄重感,若从空中往下鸟瞰,犹如万顷林海波涛怀抱中的一艘航船。

古镇街上的杂货铺面和吃食小店也很有特色。当今在大中城市很少见到的一些手织老布、手工藤条箩筐、簸箕、箩筛子、锄头、镰刀等老式农耕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店主告诉我,尽管如今社会发展了,农村富裕了,可不少山里人家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工具和生活习惯,这些日用家什不愁货源和销路。街上有几家铺面和四五个零散小摊,专门经营秦岭山里出产的土特产品,比如核桃、柿饼、板栗、香椿辣子酱、柿子醋、香菇木耳和天麻、黄芩、柴胡、桔梗、丹参等中药材,大都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土长,不用担心化学污染和转基因。生意最红火的当数经营小吃的饭馆和路边的农家乐,蓝田饸饹、浆水豆腐、土豆糍粑、包谷鱼鱼、香椿炒土鸡蛋,锅盔夹辣子、灰灰菜、神仙粉凉粉,原料大都是当地村民自种自养植或山上采摘的,色纯味鲜,价格又不贵,十元二十元钱一顿饭,令人大饱口福。

葛牌古镇的出名,不仅是因为这里保留着一条饱经历史沧桑的明清古街,还因为这里留存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诞生过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那是1935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鄂豫陕省委负责人徐宝珊和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人的率领下,从陕南商洛一带翻山越岭,冲破了地方反动民团的拦截,歼灭了围追的国民党军队两个营,来到葛牌安营扎寨,在这里成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一建立,就立即组织贫苦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以抗捐、抗税、抗债、抗粮、抗兵的“五抗”口号,宣传组织发动葛牌及周边地区的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解决贫穷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政治部在大年初二颁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首先对横行乡里,垄断市场的恶霸开刀,没收了“逢元和”商号的50石(1万公斤)粮食,全部倒在葛牌镇街的戏楼前广场上,由苏维埃政府主持,分配给了当地贫苦群众。分配完后又趁热打铁,将附近黎元沟、金坪、铁索桥、七里店、瓦房庄等地财主的粮食、棉布、钱财等分给了当地群众。为了解除群众疾苦,摆脱长期被奴役的历史地位,鼓舞群众革命斗志,苏维埃政府在红军部队的支持鼓励下,根据当地群众强烈要求,抓捕镇压了欺压百姓、凌辱群众、负有恶行的伪联保主任和伪蓝田县政府书手(收粮款的)及瓦房庄的几名劣绅,为民除了大害,震慑了敌人。而对街上其他的中小商业,则给予保护,积极支持发展,稳定集市贸易,促进商品流通和繁荣。这些做法一下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群众很快认清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及军队的本质区别,好多贫苦农民和商户都愿意送子弟参加红军,帮红军做事,跟上苏维埃政府闹革命,革命星火迅速燎原。红25军在葛牌驻扎了半年时间,当年7月部队主力出终南山北上,很快进入陕北,会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策应中央红军。虽然在葛牌时间不长,但他们播下的革命火种没有熄灭,红色基因得到传承。葛牌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赤卫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实到葛牌古镇去,交通很方便,距离西安不过六七十里路程,可走国道也可上高速。从福银高速葛牌出口下来,沿着蓝柞公路南行不到两公里,就见路旁耸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红色雕塑,背景是迎风飘扬的巨幅党旗,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组由十七八个人物造型组成的群体雕塑,反映的是当年红军长征来到葛牌受到人民群众拥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生动情景,雕像人物有兵有民,有老有小,各具神态,栩栩如生,颇具感染力。顺着蓝柞公路往前行,路旁一侧,部署着一道近百十米长的红底白字的写真喷绘横幅,内容是有关葛牌革命旧址和红25军的简要事迹介绍。

在古镇街道,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三处珍贵的革命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就是在原来的“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上扩建的,占地大约800平方米,1997年奠基,2001年建成,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题写了馆名。据讲解员介绍,每年接待参观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纪念馆规模不大,但布局合理有序,所展示的内容有根有据,有头有尾。图片画面和文字说明思路清晰,生动形象,所陈列的实物多数是原物原样,当年苏维埃政府使用过的手摇电话、桐油灯,红军战士穿戴过的衣帽鞋子,使用过的枪支、大刀、手榴弹,还有战斗中缴获的敌人步枪,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政策条令及收条借据等400余件实物和大量资料照片,虽然有的实物铁锈斑斑,有的图片资料纸张发黄字迹模糊,却是真实历史的见证,客观地再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清贫的物质生活、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携手战斗、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

走进馆内,注目瞻仰那一幅幅英烈人物画图,仔细浏览那一件件陈列的实物,用心聆听讲解员陈述那一个个曾经的革命故事,一种含有钦敬、崇高和感恩的复杂情感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充盈心田。说实在的,馆内陈列的这些图片画面和实物,对于像我这样年逾古稀有过多年军旅生涯的老兵来说并不陌生,在延安、西柏坡等地方也看到过,但每参观一次,都会勾起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对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及先烈们的崇敬与感恩。而对于和平环境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应该说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人生励志鼓劲的路标。

我去的那天,正好是个初夏的周末,来此游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是西安市和蓝田县城的,也有从山西、河南、甘肃等地远路赶来的,这是根据停在街口和公路两旁的上百辆轿车和三四台中巴旅游车的车牌上判断的。进到纪念馆参观的人,有老有少,有青壮年也有儿童,有跟着导游的旅行团队,也有自行结伴的散客,有学校老师带队的中小学生,还有牵手并肩的年轻情侣或带着小孩的老人。在纪念馆第三陈列室,我就遇到了一对带着两个小孙子的白发夫妇,看样子年纪和我差不多,一边观看陈列的图片实物 ,一边给戴着红领巾的小孙子讲解红25军长征的故事。老头儿高高的个子,精瘦的身材,红夹克、蓝尼裤,腰板直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对党史军史似乎很有研究,讲起来滔滔不绝,吸引了十多个游客也跟上来听他讲解。

快出展馆门时,我上前随便问了一句:“老同志高寿?从哪来?”

“嗷,我人瘦,头发白了,但寿不算高,属羊的,今年七十过五。”这老兄是个健谈而风趣幽默之人,“退休老兵,住西安兰空干休所。”

“我也是个当过兵的退休老汉。”我介绍自己。

“你原来在哪个部队?”

“陕西省军区。”

“啊呀,都属原兰州军区管辖的,老战友,老战友!”他立刻热情地握住了我的手,和气地对我说,“这不,小孙子和外孙女,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三年级,周末放假啦,带着他们来山沟里走走,看看青山绿水,尝尝山区的农家乐美食,也接受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停了一会,他似乎言犹未尽:“如今的孩子,自小生活在福窝里,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儿来的,有些十多岁的学生娃,你问他李大钊、夏明翰是什么人,董存瑞、黄继光是怎么牺牲的,他答不上来;而对那些影视明星歌星,什么王菲、范冰冰、鹿晗、易烊千玺、却崇拜的不得了,记得牢牢的。不正常啊!”

“老兄说的对!不敬英雄崇拜演艺明星,还是一个比较普遍和严肃的社会问题。与一些媒体的舆论导向有关。”我符合着他说:“我们的学校老师、课本教材,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这位不期偶遇的空军老同志,退休前究竟是个校官还是将军,是军以上还是师团级干部,我不好意思细问,但从所在干休所和本人年龄、气质判断,肯定是个有过多年军旅生涯的领导干部,是怀有深深红色革命情怀的老共产党人。他带着孙子游览苏维埃纪念馆,不就是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吗? 

从葛牌纪念馆参观回来,算起来快半年了,可是,一直忘不了秦岭深处那青山怀抱中的一抹红:路边红色的雕塑,红色的标语,古镇街道上的红色纪念馆,红色展厅,还有那个身穿红夹克的老兵战友,小学生胸前的红领巾 ......

                        2017年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