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书法绘画 > 绘画

杜耀志书画作品欣赏

日期:2022-06-09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杜耀志

图片 2.png

作者简介:

杜耀志,笔名“青龙斋主”,陕西长安人。现为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参事室(文史馆)书画研究会会长,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陕西金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秦岭书画艺术研究院、中华慈善会、汉唐文化艺术研究院、陕西汉唐文化艺术研究院高级顾问,陕西长安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附录:

传承

我从小生活在长安王曲藏驾庄书香之家。提起村名,就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我村原名“大雁庄”。相传,东汉王莽赶刘秀,刘秀逃匿濛溪沟秘洞之中,躲过追杀。刘秀在南阳登基后,感天不灭刘,得风水宝地护佑。随后,将"大雁庄"更名为“藏驾庄”。自古以来,藏驾庄村风纯朴,男耕女织,丹青妙艺,专绣蟒袍、戏衣,远近闻名。父慈子孝,读书成风,家风严正,享誉长安。

我的祖父杜寿山,年少时,在三原县学艺,与于右任先生相识相知,结为患难之交。在于右任先生任靖国军总司令时,特邀我祖父出任军需主任,相互交往甚密。于右任留存墨迹在我家约有三百多幅。我的父亲杜宗谦,从小喜爱书画。对于于老先生的书法墨迹,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日日临摹,天天读诵。五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临帖,从不懈怠,广交朋友,以书会友。有幸加入陕西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后,能与刘自椟、段绍嘉、堂兄髙乐山等老一辈书画大家,倾心交流,切磋技艺。他在“于”体之中,揉入魏、欧体的运笔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韵,得到省书画界一致好评与认可。在"文革"期间,造反派以"黑五类"抄了我的家,把收藏的于老墨迹,装了整整三大箱,运到南沟焚烧一空!当时,父亲也因是"民革组织"成员,被关进牛棚,失去自由。当听说,家藏墨宝全部被烧毁,心痛万分!这迫使他下决心,要出版自己书写的各体《千字文》。他曾多次向北京和陕西各出版社投稿,均被退回,心存遗憾。无奈,带着年迈的病体,用三年时光,为我们八个子女书写了魏、欧体《千字文》,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心,让自己的子女为家族和国家争光!

父亲常常教育我们:"字是人的门面,要写好字,必须敢吃苦,耐寂寞,守书德,讲传承"。我们八个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多数喜爱书画,都能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特点,宣传和弘扬书法文化。我是八个子女最爱看父亲写字,并陪伴父亲最多的一个,也是父亲要求最严的一个。在研墨、执笔和临习过程中,多次被父亲扇耳光,竹尺打手。当时感到委屈和不可理解。在我近七十年学书历程中,看着父亲寒心如苦,一笔一画,为我每个子女书写的两体《千字文》,心潮澎湃,泪流满面,深感父亲的良苦用心!感恩、感谢之情,油然而生!只要我拿起毛笔,父亲慈祥和刻苦练字的形象,时刻鼓励着我,鞭策着我,给我们子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极大精神动力!由于我的工作环境和所处时代,给了我很多良好机遇,在书画界也取得傲人成绩,获得不少殊荣!2012年11月,由我主编的《杜宗谦书画作品欣赏》经过三十年子女集体搜集整理,艰难问世出版了!我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我尽了一份孝心,我为继承父业、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我欣慰,我幸福,我快乐!我把出版的《杜宗谦书画作品欣赏》500多本,无私捐赠国家、各省、市图书馆和全国名牌大学,以及陕西省所有高校图书馆收藏,使之能广为流传。父亲永远是我们子女的榜样。近二十多年来,我积极参与省,市和文化团体组织的各种公益、扶贫活动。并为村子编写了村史《故园新貌》;把自己一生《临帖感悟》,做成课件,广为流传,使爱好者受益。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发挥余热,让我的书画作品能走进普通百姓家!使祖国的传统文化,早日发扬光大!

杜耀志

202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