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葛牌古镇

日期:2022-07-19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杜益茂

图片1.png

蓝田县葛牌古镇,是西安东南的门户,距西安45公里。古镇地处秦岭北麓,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习习凉风,是西安市民旅游避暑的好地方。1935年2月,红25军长征北上曾进驻葛牌镇,创建关中地区最早的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领导穷人闹革命,后来北上延安。红色基因,播下红色火种,生根、发芽、结果,这里又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追溯历史渊源,明清时期就有葛牌镇,建国初改为葛牌区葛牌乡,1958年公社化改为葛牌公社,1984年又恢复为葛牌乡,2002年又恢复明清时期的葛牌镇至今。葛牌现有11个行政村,4240多户,16100多人,耕地面积4394亩,林地面积24.68万亩,三条主流,30个山头,村组道路129条,全长496.8公里,过去的羊肠小道,现在全为柏油路。

从西安乘车沿福银高速公路西安商洛段,进入葛牌镇,“红色葛牌欢迎你”的牌碑便映入眼帘。步入粉房沟到红军魂广场,红军魂广场在葛牌入口和葛牌街之间,这里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周围可见许多红军塑像,再现红军当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红军精神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景象。再行约二公里,到了葛牌古街,青石板铺地,古香古色的建筑,保留着旧时的格子门窗二层楼,一街两行的门面房和农家乐,吸引着游客吃住和购物。

葛牌古镇,地处秦岭深处,沟壑纵横,峻峰千仞,群山黛色,林木葱葱,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百花争艳,群鸟啾啾,美景尽收。仅在葛牌古街周围,葛牌沟、沙帽沟、梨园沟,还有粉房沟三条小溪围绕古街缓缓而流,再经辋峪河、灞河,最后汇入渭河。游客乘着习习凉风,在小溪中钓鱼戏水,成为避暑纳凉一项活动内容。真是依山傍水一条街,古香古色古建筑。红色印记旧遗址,藏在街心最里头。三条小溪缓缓流,葛牌古镇添美景。

红色基因红火种,铸就革命新征程,使葛牌镇成为有名的革命老区,人们参观学习的地方。1935年2月,红25军长征北上进驻葛牌镇,创建了关中地区最早的鄂豫陕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领导组织宣传群众斗老财,分田地,穷人个个笑开怀。当时的歌谣赞红军和苏维埃政府,“月儿明,星儿近,红军住进葛牌镇。打开背包随地睡,不声不响不扰民”“苏维埃爱咱老百姓,百姓爱咱苏维埃”“跟着红军走,跟随苏维埃”。1935年8月,红25军北上到延安,在葛牌镇留下了“红25军军部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现今的“鄂豫陕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内,陈列着红25军的文献、资料、照片、革命历史文物,如战斗用的反坦克炮、轻机枪、步枪,生活用的铜火盆、松油灯、红军鞋等,都是对青少年和共产党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素材,也是红色教育的场所。除此之外,还有“文公岭战役旧址”和“红军野战医院旧址”。文公岭在蓝田葛牌古镇和柞水县九间房乡交界处,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这里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1935年2月3日,红25军刚进驻葛牌,2月5日就和国民党军42师116旅在文公岭进行一场激烈战斗,歼敌5个营,其余皆溃逃。而今文公岭还保留当年战斗的百米长战壕。红军个个英雄汉,驰骋万里不怕难。文公岭前舍生死,英勇奋战保家园。在葛牌沟南底、蜡烛山坡上,红军野战医院旧址依在,青石垫地烂草房,白衣战士熬寒霜,救死扶伤日夜忙。他们凭着这简陋的设备,救活多少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这些旧址已成为青少年和共产党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每天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

葛牌古镇现有11个行政村,分布在十几条沟道上,葛牌街周围就有葛牌村、梨园村和瓦屋庄村,这三个村分别在葛牌沟、沙帽沟和梨园沟。

葛牌沟在葛牌古街以西,全长约7.5公里,这里山高沟深,葛条丛生,葛条缠绕,挂在崖壁上,远看似条条盘龙,葛牌古镇因此而得名。葛牌沟原有沟口村和葛牌村,合村并镇时,将葛牌街和粉沟村合并为现在的葛牌村。如今,三个村庄一条街,村民紧紧心贴心,勤劳节俭撸着干,与时俱进换新天。

粉房沟村在葛牌街以北的粉房沟,红军魂广场向西的一条沟道,全长六七公里。粉房沟村的村名,有的说早先有人开过粉房。有的说,沟里有一种士碱,即荞麦杆杆烧成灰,沉淀后之物,熬洋芋糊汤香又甜,粉房沟村因此而得名。葛牌镇包括粉房沟村内,其中六成人是从外地逃难落入此地的,所以当地人称他们为“客户人”。精准扶贫前后,他们的生活两重天,过去住的土坯烂草房,吃的糌粑洋芋汤。深居林海“客户”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沙帽沟在葛牌街以南,约行一公里,便是瓦屋庄村。瓦屋庄生产瓦而得名,原先村民大都住瓦房,与葛牌镇各村相比较住的还算好。实际上,瓦屋庄卢山真面目在距葛牌二公里处向东的一条沟里。这条沟全长七八公里,沟道是一半公路一半河,河旁庄稼绿油油,沟上到处农家乐。 沙帽沟原有沙帽沟村,现在合并为瓦屋庄村。沙帽沟,瓦屋庄,祖辈住的大瓦房。改革开放大变样,楼板盖顶幸福长。

梨园沟在葛牌街以东,这条沟直接通向柞水县。沟里原有大小梨园两个村,现合为梨园村。28年前,作者曾到小梨园采访,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那时村民少吃缺穿,一天三顿洋芋糊汤,有的一家人盖一条被,住的烂草房。而今有吃有穿有住,水电路网样样通,特别是幸福社区,几幢移民安置房周围亭台楼阁,有广场、卫生室、锻炼器械,沿沟道到处可见农家乐。

葛牌古镇原是个穷山沟,改革开放前村民少吃没穷,住着烂草房,孩子少学上,大人出外奔波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给葛牌镇带来了春天。如今,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有吃有穿有房住,看病有医保,孩子有学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葛牌镇凭借秦岭的丰富资源,在镇政府的领导组织下,面貌焕然一新。而今在葛牌古镇,漫步川道,道旁高楼,鳞次栉比,处处农家乐,顾客满盈。山乡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电视机、手机进入村民家,不少村民家还有了小汽车。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