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评论

一部求真务实、厚重权威的地方党史教科书

——写在《中国共产党岐山历史(第二卷)》(1949-1978)出版发行之际
日期:2023-06-25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张全省

图片13.png

《中国共产党岐山历史(第二卷)》(1949-1978)(简称《岐山党史二卷》)(西安出版社,2023年4月版)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了,这部24.7万字的著作,以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岐山县29年来客观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全面准确反映了岐山地方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走过的29年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的建设成就以及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系统反映这一时期岐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凝结着岐山党史工作者的巨大心血,是一部集资料性、资政性、权威性、可读性一体的地方党史教科书。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岐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提供了难得的乡土教材,同时也具有资政作用,为各级领导干部思考研究重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研究岐山党史提供了权威的著作。我有幸参与了著作的审读修改,为它的出版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作为参与者十分欣喜,对著作的出版发行表示诚挚的祝贺,同时觉得有必要把这本著作介绍给大家。   

这本书从整体布局、纲目设置、写作体例、内容撰写等方面来看,觉得具有以下特点。

一、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党史工作是为全党工作大局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重要工作。担负着资政育人、服务现实、服务全党工作大局的重要使命。所以编写党史必须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指导思想。从这本书的编写来看,党史工作者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史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为范本,以岐山29年来客观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全面准确反映了中共岐山县委组织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这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局面,实现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二、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突出党史主题和主线。

这部著作编写中,本着“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的原则,紧紧抓住中共岐山县委领导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与岐山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岐山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主题和主线,保持了党史的本质和本色。具体来说,一是在篇目框架上紧扣这个主题和主线。以党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脉络为依据,分为四个时期,即第一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辛探索与曲折发展》(1956年9月—1966年5月),第三章《“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年6月—1976年10月),第四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全书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编写体例。运用以叙为主、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的记述方式。同时,设置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瞬间的图片、编写说明、结束语、附录和编后记。二是在内容上紧扣岐山各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岐山县委的重要决策、举措及取得的成就,系统反映了这一时期岐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岐山党组织领导革命、建设的历史经验。

三、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规范科学

这本书从开始编辑到成书历经十载,四易其稿。在编写过程中,县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和同志们开展专题征编督查十余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工作推进会20余次,查阅档案2000余卷,征集文史资料90余万字。经过多次内部审稿会议讨论,多次征求市党史部门、县上党政领导、离退休同志、党史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终于定稿。特别是反映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事业进步的数据资料详实准确权威。过程之艰辛,态度之认真,工作之严谨,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体现了党史工作者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内容上全面准确公正

由于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曲折复杂,正确与错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这就要求党史工作者必须把握住既全面系统,又准确公正这样一个标准。在对这一时期党的历史撰写上,《岐山党史二卷本》坚持了把成就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的精神,让人们既能够对建国后29年间岐山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取得巨大成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能够对这一时期发生的严重失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岐山党史二卷本》指出,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主要是,29年来中共岐山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巩固新生政权,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了旧岐山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岐山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的党员干部看到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的旧岐山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变成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岐山的。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对于这29年中发生的错误,也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比如在谈到“大跃进”时,指出这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错误实践,损害了经济发展和劳动人民的利益。70年代,岐山在麦田管理中坚持“绿黄不过夜”“雪地施肥”等做法,导致小麦大幅减产;在石头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没有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结果完工不到一年的所有设施被一场洪水全部冲毁。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没有将科学态度与革命热情相结合,提出“一天干三晌,早晚加两班”的口号,使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等等,强调对这些惨痛的教训要深刻汲取。警示我们要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绝不能凭长官意志,搞行政命令、瞎指挥。这样写作体现了党史工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内容上也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五、坚持保持与全国政治运动、经济建设步伐一致基础上突出了地方特色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点由民主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为主,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全方位、宽领域,党中央政令统一,地方党组织创造性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和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一系列活动,涌现出的许多典型的人和事,这就是地方的特色。这部著作在撰写方面,坚持保持与全国政治运动、经济建设的步伐一致,同时突出了岐山地方特色:

一是阐述了岐山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的决策和创造性的工作和结果。29年间从1952年10月召开岐山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29年间共召开了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对本县重大问题重要思想进行决策部署。县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发展党员,党员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截至1978年,全县共有基层党委 22个、党总支 24个、党支部640个,党员12561人,比1949年净增11个党委、622个党支部及12340名党员。正是在岐山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岐山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才取得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二是对发生在岐山的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活动进行了客观公正阐述。比如在建国初期,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向各地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等武器,加强国防力量的号召后,6月27日,岐山抗美援朝分会决定捐献1架“岐山号”战斗机,并向扶风、凤翔、乾县、宝鸡等市县提出挑战。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大部分干部除捐献一至两个月的津贴费外,每人每月再节约一两米作为长期捐献。县长祝春霆将自己全部津贴长期捐献。县民政科长弓升俊捐献两个月的津贴、伙食费和保健费。工人利用公休和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创造的利润、农民增产增收的果实、文艺工作者义演的收入及一些群众的私人积蓄都捐献了出来。卫生部门5天内捐献746万元。岐阳区霍家自然村22户农民捐小麦615公斤。张喜才等4户军属自力更生解决自身困难,将代耕的钱拿出来捐购飞机、大炮。至1952年10月,全县共捐人民币9.6亿多元。虽然这些事情过去70多年,但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感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岐山人民开始兴修水利,11月开工建设周公庙引水工程,用不到一年时间相继建成东、西、中三条支渠及21处库塘,1957年5月建成岐山第一座水库—周公庙水库。 

1958年后,岐山县委按照陕西省委提出的“依靠群众、依靠农业社大力进行水利建设,尽量扩大灌溉面积”的要求,在全县迅速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1958年3月,成立县兴修水利工作指挥部,地方各级也按要求设立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主管水利工作。抽调县级机关干部及学校、企事业单位领导参加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包抓工作,并安排60%的农村劳动力投入水利建设。这一时期,岐山开工建设了石头河水上五丈原渠道工程、周公庙润德泉长藤结瓜金线吊葫芦引水工程、横水河水利工程、底寺水库建设工程、渭河河滩治理工程、旱塬地井灌工程、群众性水土保持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1958年12月,五丈原引水工程主要建设单位高店公社参加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公社荣获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国务院颁发锦旗、奖牌予以奖励。曹家农民杜新绪、赵积勤因在水利建设中成绩优异分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在贯彻党的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岐山县作出了突出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1956年,在全省初中升学考试中,岐山中学考生人均成绩73.7分,位列陕西省第二、宝鸡地区第一,岐山中学被评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0名教师参加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7名教师获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958年,孝子陵、堰河、凤家庄3个团支部被团省委命名为“四好”标兵单位。岐星大队先后荣获陕西省和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陕西省劳模冯德玉作为代表参加北京天安门国庆观礼。

故郡渚村杨玉莲参加陕西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马江脱家原农民罗海因吃苦耐劳、服务热心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因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特别是在推广新法接生、培训新法接生技术人员、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岐山县妇幼保健所被评为陕西省妇幼工作先进单位,出席全国妇幼工作会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岐山完成宝鸡峡引渭工程、冯家山水库南北干渠、石头河水库、千集村水库、魏家河水库、丁童水库、孔头沟水库、张庄水库、祝京水库、祁家沟水库、苜蓿河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2368.6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25.08万元、乡村自筹1543.57万元,投工5368.6万个,完成土石方7520.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38.66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岐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保障,许多项目至今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1966年2月 26日,在岐山县委发出《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通知》后,全县党团员和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学习活动在全县迅速展开。许多县、社领导干部积极领导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抗旱生产,战斗在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向焦裕禄学习。特别是高店供销社青年干部王永城,当他了解到群众缺乏夏收工具后,急群众所急,身背干粮,多次带领群众徒步深入秦岭腹地采伐毛竹、藤条,制作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解决了本地农民生产生活工具不足的问题,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1966年10月1日王永城受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和其他代表一起与中央领导人合影留念。

“文化大革命”中,岐山全县农村开展“两管”“五改”(“两管”指管水、管粪,“五改” 指改旱厕为水茅厕、散养鸡为笼养、散养猪为圈养、旧炉灶为节煤省柴灶、改善住宅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基本建设。1971年10月15日《陕西日报》以《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介绍了北郭公社堰河大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先进经验。1974年 8月,北郭公社堰河大队被陕西省树立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面红旗。1975年5月,堰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康孝参加了全国卫生工作先代会。

《岐山党史二卷本》对三线建设在岐山的项目开展情况也进行了阐述。1965年秋开始,国家在岐山地形隐蔽处先后兴建和迁建724台、陕西省先锋机械厂、陕西省前进机械厂、国营523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岐山微波站等建设项目,初步形成县域军工生产和信息后方基地,给岐山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为适应战备需要,196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团级中央广播事业局6518工地,1972年后正式建成开始转播,并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724台。1966年 8月,开工建设的陕西省先锋机械厂,为国防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曾荣获全国“大庆式企业”等光荣称号。1967年陕西前进机械厂,主要生产机枪等军品。1970年国营 523厂全面建成投产。1968年筹建陕西汽车制造厂,1970年12月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75年基本建成并开始小批量生产,首批生产出延安牌 250型越野车。1978年3月经验收合格正式批准投产,填补了西北地区汽车工业空白。岐山人民积极支持三线建设,在征地搬迁、口粮蔬菜供应等方面提供了积极支持,而三线建设也带动了岐山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机械制造、建材、印刷、电讯器材等地方工业的发展,为岐山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对粉碎“四人帮”后,岐山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历程,尤其是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整党整风及领导班子整顿、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与平反冤假错案、工农业和社会各项事业恢复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地阐述。

三是后面附录中对岐山在新中国成立后29年来在革命和建设中英勇牺牲的85名革命烈士作了简要介绍。这些烈士,有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有的在抗美援越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有的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以身殉国,有的在剿匪、平叛、抢救国家财产中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烈士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写下来,是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崇尚,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体现出不忘先烈英雄事迹,继承先烈革命遗志,传承先烈革命精神的志向情怀。

四是对岐山的行政规划变化进行了概括扼要的说明。让人了解认识这一段特殊的历史。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岐山县制,县委(15个)、人委(20个)35个工作机构均并入凤翔县,辖区以渭河为界按两部分别合并于凤翔、周至两个县。 渭河以北所辖岐锋、东风、红星、蔡家坡四个公社划归凤翔县管辖,渭河以南的高店、安乐划归周至县管辖。1961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恢复岐山县制,成立了中共岐山县临时委员会,任命段福祥为第一书记。

总体来看,全书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完整丰富,史实数据详实,文字精练流畅,地方特色突出,既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开展中共地方党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又是一部推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切实发挥党史资政育人、服务大局的有益的宣传教育读物。

(作者为宝鸡文理学院教授,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