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云专题 > 红云文苑 > 文学作品 > 散文

铭记于心的延安情怀

日期:2023-10-10         文章来源:中华魂         作者:陈太炳

20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在湘潭县西南边陲穷乡僻壤的青山桥农村。刚刚开始懂事读小学时,适逢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革命歌曲火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篇高扬时代主旋律的动人乐章。我幼小的心灵充满憧憬,在雷锋精神的洗礼下茁壮成长。

上初中时,学校组织了红色之旅——瞻仰韶山。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之一。毛泽东主席从这里走出乡关,成为一颗政治新星;到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领袖,“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深切感受毛主席为改造中国和世界不懈奋斗的恢宏精神和博大胸怀,领略毛泽东主席一路走来的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

图片

韶山之旅,我心潮澎湃,更加体会到毛泽东主席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信仰。青春的热血在沸腾,伟大领袖、共产党人、韶山风物、雷锋精神在脑海中不断浮现,魂牵梦绕。

高中毕业后,作为一名农村热血青年,我想到的是报效祖国。于是,积极响应祖国召唤报名参军,来到了南海前哨。我时刻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为自己定下目标,积极争取早日入党,成为一名雷锋式的革命军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1987年,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湘潭市工商局雨湖分局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同岗位上,无论在机关,还是基层,我总是以雷锋为榜样对照检查自己,从《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获得了各级组织的嘉奖和群众的好评。

时间一晃,到了1997年秋,满载着香港回归的喜悦,我与单位几位年龄相近的退伍军人开启了神圣的延安红色之旅。延安是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又是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之一,它不但铭刻着抗日战争时期的漫长征程,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的历史过程。

在延安,通过“走、看、听、思”,近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七大会址、中共大礼堂、杨家岭窑洞等漫山遍野的红色旧址和红军长征的痕迹,想起那个英勇坚毅的革命年代,延安虽然物质非常匮乏、条件异常艰苦,却成为数以万计有志之士景仰、向往和奔赴的精神高地,是因为那里人们的思想无限,创新和创意不断,那里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真理的光芒、民族的希望。到处都是人们开心灿烂的欢声笑语,汇成了即将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胎音。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受到一次心灵洗礼,获得一次精神升华。也由此想到,雷锋精神的崇高品德都与延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雷锋精神是继承、延续延安精神的产物,雷锋是践行延安精神的典范,内心油然而生敬意。

登上巍巍宝塔山,整个延安城尽收眼底,令人遐思迩想。恰逢其时,偶遇了家乡族人,处级干部转业在市国税局工作的陈德荫,相比年长近20多岁。曾在族上修谱时有过短暂相交,今日同游一见,自然亲眤了起来。一路攀谈,陈德荫见多识广,说起延安的历史过往,有根有据,滔滔不绝。

是夜,我们相约漫步在延河边,聆听奔腾不息的流水声,感受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生命的脉动。静听陈德荫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延安是新中国的揺篮,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鲜明的红色气息,那纯净、深沉、厚重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中国革命二十八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大传奇。

交谈中,陈德荫特别赏识我这个富有爱国情怀的时代青年,心中有意栽培。便有心要推荐我加入湘潭市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并阐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诚心同德,团结奋斗。”为主要内涵的南泥湾精神,就是延安精神在南泥湾大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我暗自高兴,欣然接受,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精神的源泉。

图片

湘潭市南泥湾精神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6月,是在湘潭工作、生活过的老红军、老八路和退下来的离退休老干部,这“三老”为了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用亲身经历倡导南泥湾精神。2002年由湖南省延会推荐,经中延会批准,正式更名为“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市延会以学习、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为中心任务,努力推进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的“六进”活动。

我对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知,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加入市延会后,在单位工作之余,抽出大量时间,来协助会长等老同志的各项工作,帮助编审市延会期刊《延安精神研究》,自己也刻苦钻研,屡有论文和文学作品在市延会期刊和中延会《中华魂》杂志、网站上发表。由于大家共同努力,市延会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成效可感可知,受到了省延会、中延会的多次先进表彰,并从2016年起每年都被邀参加中延会一年一度的全国理论研讨会。

我参加年会初始印象最深的是,参加2016年9月28日在延安召开的年度理论研讨会,市延会根据工作能力、年龄优势,加之市延会换届在即,决定派我赴会。这次研讨会主题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还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1935年,红军过岷山后,在哈达铺确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在望,毛主席的心情豁然开朗,才有了这年10月《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吟哦。一个月后,更有了陕北人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的热情放歌。延安成为红军长征最终的“落脚点”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成为中国革命新征程的“出发点”。毛泽东主席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旧地重游,重温红色历史,我深感这次会议规格之高、意义重大。我参会归来,全面系统地向第七届理事会传达了延安会议精神,重点传达了李铁映会长的讲话精神,并在会员微信工作群里将此次会议精神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当中延会决定2020年度全国弘扬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定在湘潭市召开时,身为常务副会长的我,夜以继日,任劳任怨,认真细致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在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盛会于12日—13日在湘潭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召开,会议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18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

会议期间组织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系统了解毛主席生平事迹、思想脉络,充分认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丰功伟绩和崇高的人格风范。还参观了带有神奇色彩的“西方一个山洞”毛主席曾在这里住了11天的滴水洞,探究不朽的传奇。吃水不忘挖井人,众人缅怀毛主席,步行来到韶山铜像广场为毛主席诞辰127周年举行敬献花篮仪式,全体代表向主席铜像三鞠躬,然后环绕铜像一周,表达无尽的敬意。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精神,韶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圣地延安,一生眷念。弘延事业,一世情怀。延安精神,永放永芒!我多少次来来回回于韶山、延安,对革命先辈们的向心力倍加增长,深深懂得国富民强是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换来的。他对延安有着深深的眷恋,无比崇尚延安精神,无悔今生,倾尽全力投身弘延事业。

(作者系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理事)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