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毛泽东的老沙发

日期:2019-05-06         

5cce824b4f107.png

工作人员在北京南郊木材厂为毛泽东特制的沙发,沙发高1米,横宽0.9米,纵长0.7米,表面看来与普通沙发没什么两样。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沙发海绵坐垫上有水管扎的许多蜂窝状小孔,沙发底座的木板中央挖了一个圆形大洞。这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坐沙发身子往下滑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透气的问题。毛泽东对这张特制的沙发非常满意,吩咐工作人员做了一张同样的送给周总理。

这张沙发看起来普通,但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见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民族自立、祖国富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伟大人生。

1972年2月12日,毛泽东生了一场大病,健康状况急剧下降。然而就在这一年的2月21日,毛泽东坐在这张沙发上会晤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这天,他不时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尼克松到达北京的时间和活动安排。其实,当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仍然还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按照中美双方的计划,下午3时尼克松单独会见周恩来,商谈活动安排问题。但是在客人刚吃完午饭不久,毛泽东突然决定,要立即会见尼克松。

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尼克松、基辛格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厅。会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的。毛泽东坐在这张特制的沙发上饶有兴趣地与尼克松谈起了哲学。他的侃侃而谈,使来访者忘记了主人是一位已经79岁高龄且卧病在床的老人。尼克松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他伸出手来,我也伸过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这一动人的时刻在谈话记录里大概没有写进去。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想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近一个小时。”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已十分疲劳,他足足在沙发上坐了三十分钟,才上床休息。

同样是在这张特制的沙发上,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接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是在这张沙发上,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了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理论,号召第三世界团结起来,反对霸权主义。该物品现收藏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