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证章:直径2.5厘米,铜质,圆形,土黄色地上绘中国地图,其中东三省用蓝色表示,其余为深绿色。上镌“牺牲救国”4个大字。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统治山西的阎锡山当局非常害怕。为了防止共产党掌握群众组织,并对付蒋介石在政治上的打压,阎锡山当局就对群众运动主动加以组织,利用群众组织为其统治摇旗呐喊。从1932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中国青年救国会”、“主张公道团”等一系列民众团体。1936年春,在红军东征山西期间,阎锡山为集中控制这些民众团体,以对付东征红军,便把各民众团体合并统一,组建了“自强救国同志会”。红军东征回师后,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积极争取下,面对日军进犯绥东、威胁晋北和蒋介石的政治打压,阎锡山顺应自强救国同志会中左派进步青年宋时昌(宋劭文)、戎伍胜(戎子和)等人的倡议。于1936年9月18日成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阎锡山任会长。在成立大会上散发的《大会告各界同胞书》中,提出了打倒汉奸卖国贼、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国军队进攻绥东等7条口号。
牺盟会的成立,是阎锡山“守土抗战”的表现,但却使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府深感恐慌。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扰下,牺盟会成立不久,工作还没有开始,就被迫陷于停顿状态。在牺盟会成立之前的1936年8月,阎锡山即派专人赴北平邀请薄一波来太原“共策保晋大业”。1936年10月,北方局决定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等5人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赴晋工作,薄一波任书记。为了把牺盟会这块牌子支撑和树立起来,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薄一波一到太原,阎锡山就把主办牺盟会的工作交给了薄一波,并任薄一波为牺盟会常务秘书,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领导,牺盟会的性质逐步发生变化,实际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团体。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牺盟会开始把培养和扩大抗日救亡干部队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从1936年12月开始,牺盟会先后创办了“临时村政协助员训练班”、“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民政干部训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13个训练机构。到抗战全面发展,牺盟会就训练培养出了20000余党、政、军、民干部。这支队伍的造就,不仅为当时牺盟会开展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为后来中共在山西建立抗日武装,建立政权,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了骨干。
1937年9月,牺盟会召开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周恩来到会发表演说,实际代表中共中央对牺盟会工作作出指示。大会后,由薄一波主持,参照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结合山西具体情况,草拟《民族革命十大纲领》,推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经阎锡山签署,于1937年11月6日施行。大会改组了总会机构,在领导成员的7名常委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在17名执行委员中,13名为共产党员。总会下设各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和在全省各地先后建立的各中心区或办事处的领导成员全是共产党员。各会牺盟会特派员中,除少数外,也都是共产党员。
牺盟会成为中共山西公开工委领导下的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牺盟会改组后,大刀阔斧地在全省开展组建工农青妇各抗日群众团体,组建人民自卫武装,组建山西新军部队,组建抗日民主政权,协同八路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等工作。1938年初,山西省105个县中有70余县的县长由牺盟会、决死队的干部担任。到1939年止,牺盟会员发展到89万多人,连同工、农、青、妇各救国会会员,近3000万人。1939年12月,在十二月事变中,牺盟会的广大干部同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8月,随着各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的建立,山西牺盟会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结束了工作。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实际是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组建的抗日团体,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政策的产物。“山西牺盟会会员证章”发行于抗战时期的山西各抗日根据地,是山西特殊抗战形式的历史见证,也是山西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战的一个历史缩影。该证章原由山西省博物院在太原电解铜厂拣选,2005年5月调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现陈展于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第2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