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邹韬奋主编上海出版《抗战》三日刊

日期:2019-05-17         

5cde5ed85cc99.jpg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进步新闻工作者创办的抗日报纸。1937年8月19日创刊于上海。同年9月迫于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力,从第7号起在上海发行的部分改名为《抵抗》三日刊。同时出有6天1期的《抗战画报》。同年11月从第25号起恢复原名,迁武汉出版。1938年7月7日和《全民》周刊合并改名《全民抗战》。编辑人和发行人是邹韬奋。撰稿人有胡愈之、金仲华、张仲实、柳湜、钱俊瑞等。该刊系统报道评论国内外时事,响应中共团结抗战的号召,宣传反映全民抗战的呼声,争取民主政治。救亡日报 中国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具有抗日统一战线性质。

1937年8月24日创刊,四开4版。由27人组成的报纸编辑委员会有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其他抗日人士。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上的编辑主任是钱杏邨、林林。撰稿人有政界和文化界名流,如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邹韬奋、胡愈之、郑振铎、田汉等。创刊伊始即高举团结抗战的鲜明旗帜,以真诚态度、丰富内容、精辟的战局分析和实际的战地采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创刊发行量即达1000份以上,最多时销3500份。这一时期,该报形式上和一般小型报相同,但内容上不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消息,而以其独具特色的特写专稿、评论、战地采访通讯和文艺作品吸引读者。1937年11月22日上海沦陷后被迫停刊。1938年元旦,在广州复刊。郭沫若复刊致词《再建我们的文化堡垒》中宣告:“救亡就是我们的旗帜,抗战到底就是我们的决心,民族复兴就是我们的信念。”广州版是一张合法的公开出版的报纸,与第十八集团军驻广州办事处联系,受廖承志直接领导。原在该报的国民党人或畏惧日冠的轰炸,或因贪污问题,一一离开报社,该报新增加一批工作人员和写作队伍,如华嘉、陈子秋、欧阳山、草明、司马文森、黄新波等。这一时期的报纸继续刊登大量战地通讯,广泛报道各战区和敌后抗战的情况以及青年救亡活动,还首次在华南连载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映全国各阶层群众一致要求抗战到底、反对投降分裂的强烈愿望。1938年10月21日因广州沦陷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再次复刊。这一时期,该报对版面和管理进行改革和整顿,缩减文章篇幅,实行“每日评报”制度,文风力求通俗易懂。复刊时发行量仅两千份,到1939年底,增至七八千份,销路扩大到湘、赣、粤、川及香港和南洋等地。1941年2月28日,“皖南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抗战胜利后,该报改名《建国日报》晚刊于1945年10月10日在上海复刊,同月22日便被国民党市党部以“违反收复区出版法”为借口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