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他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本组图片系哈里森·福尔曼于1973年再访延安时拍摄。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大业三年(607年),在肤施置延安郡。”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改上郡为富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富城六县。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
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
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和西捻军张宗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宗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镇压,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清末,清政府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大陆上第一口油井。
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延安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1973年。摄影:哈里森·福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