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红色陕西】中共陕西部分历史人物——潘自力的光辉人生(组图)(三十六)

日期:2021-05-27         

       潘自力,原名潘自励,潘鼎九,1904年生于陕西华州枣园村(今渭南华州高塘镇)。在陕西咸林中学读书期间,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之下,潘自力接触了《新青年》等进步革命书刊,并逐步萌生了参加革命救中国的想法。1923年,潘自力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潘自力被中国共产党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在192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潘自力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并被选为中共六大代表。在向党中央汇报陕西工作时,潘自力接到了中央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后,返回陕西,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

         潘自力17岁时,家里曾威逼他弃学经营农业,他一气之下投考陕西混成旅炮兵营当兵,因不堪忍受非人待遇,一年后又离开炮兵营,考入咸林中学。当时,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进步教师在咸林中学任教,在他们的影响下,潘自力阅读了《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热烈追求新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社会问题。他还积极参加学校成立的读书会、救国会、自治会、互助社、新剧团、讲演会等有益活动,在这些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出色的组织才能,因而被公推为咸林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后又被选为县学生自治会会长。

       1922年至1923年春夏间,王复生老师与赤水职业学校创办人,陕西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尚德联系,成立了青年励志社,潘自力是成员之一。1923年7月,潘自力跟随王复生老师来到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这期间,他加入陕西在京学生组织的进步团体——共进社。1923年夏,潘自力又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奔父丧返回华县,1924年春复入咸林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潘自力与共进社社员一起参加了反帝示威游行。

       1925年7月以后,按照党的指示,他在陕西、河南进行青年和军人运动。1925年10月,党派他到苏联学习,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26年1月,潘自力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冬,潘自力等从莫斯科动身回国。1927年5月,他回到陕西,先后在长安、西安、渭南等地从事党的工作。1928年1月,任陕西省委书记。2月,他又被推选为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赴上海开会。因会议改期,他向临时党中央汇报了陕西工作,接受了中央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以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指示后,即返回陕西。他向省委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向各地党组织布置了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任务,并参加了渭华起义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1928年11月,潘自力在西安被捕,在敌人的酷刑面前,毫无惧色,严守党的机密。1930年10月,他逃出敌人监狱。因无法接上党的关系,遂受杨虎城资助,去法国留学。后辗转英国、苏联,于1933年5月回国。1935年1月,他历经艰辛,于四川北部找到红四方面军,在总政治部任干事,参加了长征。1936年9月,重新入党。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胜利结束长征,潘自力调到红军大学任政治教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自力奉调到晋察冀军区,先后担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又任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和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9年7月,潘自力任十九兵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随军进军宁夏。9月,宁夏和平解放,党派潘自力留在地方担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和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他又调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1955年1月以后,潘自力转到外交战线上工作,先后担任过我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潘自力遭到残酷迫害,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严重摧残,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霍县“五七干校”与世长辞。

      1979年2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其夫人遵照他的遗嘱,捐赠一万元给其母校——咸林中学。

W020170122464758731381_副本.jpg

  潘自力(1904—1972)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
  陕西华县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回国,先后任共青团陕甘区委书记兼宣传委员,中共陕西省委东路特派员兼渭南县委书记,中共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农民部长。1928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代理书记,4月任省委书记,参与领导渭华起义。1931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宣传部干事,中共川陕省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1937年后历任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组织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代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军区第一政委、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大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治协商会议志》第四篇)

1000.webp (1)_副本.jpg

1945年,晋察冀军区部分干部合影(左起 潘自力、耿飚、江一真、郑维山、张致祥、朱良才、李开芬)

3ce1bba830a94b9b96f6a160c3035bc2_副本.jpg

    图为1949年9月,第十九兵团的部分领导,在为以郭南浦老先生为代表的劝降团送行。照片中间执手杖者为郭南浦老先生,后排左起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耿飚、副司令员葛晏春、司令员杨得志,前排右一为政委李志民、后排右一为政治部主任潘自力


潘自力

b301f46435634b03889400e2f5a83a1c_副本.jpg

      1949年9月23日,宁夏迎来了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宁夏协议于当日在中宁签字。下附照片为宁夏军政全权代表、第128军军长卢忠良在协议书上签字。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出席签字仪式的有杨得志、李志民、耿飚、潘自力、康博缨。图为双方签字代表合影留念。前排右起:耿飚、马廷秀、杨得志、卢忠良、马光天;后排右起:康博缨、潘自力、李志民、张朝栋、葛晏春。

f9810327e9ef40b1811ec13530671e26_副本.jpg

图为杨得志司令员和李志民政委接受银川人民向第十九兵团赠送的“穆民之友”和“人民的救星”锦旗。

571d06bb8b004815befab8d72553cc73_副本.jpg

图为杨得志司令员和潘自力政治部主任视察在宁夏战役中我军缴获的火炮

1000.webp_副本.jpg

1942年9月,在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右起:王宗槐、郑维山、范景阳、潘自力、王紫峰、易耀彩


潘自力

t01e6a077a6e922423b.webp_副本.jpg

潘自力

p4YBAFug-56AKWObAAJQpUIZsZY741_b_副本.jpg

潘自力

59b20969bd85af2ba07a07e69b20b7d5 (1)_副本.jpg

潘自力赴上海参加中共“六大”会议时所用的文件箱

a66794f1bc2cbf73a641470b5ab7f572_t0141d0c8a073c98a1d_副本.jpg

      1935年,潘自力历经艰辛,找到了红四方面军,并参加长征,1936年9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潘自力先后担任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19兵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4db4e45d3fa64473833f52b7c26bbf19_副本.jpg

潘自力与毛泽东、周恩来、彭真等合影

u=3289818251,2016511272&fm=173&app=25&f=JPEG_副本.jpg

潘自力、聂荣臻和白求恩等人合影

u=1964081016,3611937486&fm=173&app=25&f=JPEG_副本.jpg

潘自力夫妇

u=167955088,752840031&fm=173&app=25&f=JPEG_副本.jpg

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失败后,1928年11月,潘自力在西安被国民党抓捕,在严刑拷打面前,潘自力坚贞不屈,始终保守党的秘密。1930年,趁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一片混乱之时,潘自力逃出无人看管的监狱,但是因与上级失去联系,在杨虎城将军的支持下,潘自力前往欧洲留学。

t0177cee5d632a8852e.webp (1)_副本.jpg

从左到右:潘自力、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耿飚

t01e9864ca147a26573.webp_副本.jpg

左:潘自力

1000.webp_副本.jpg

1947年6月,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左起)潘自力、杨得志、杨成武、聂荣臻、罗瑞卿

W020170525534835828883_副本.jpg

W020161021293838568567_副本.jpg

任晋察冀军区宣传部部长的潘自力

10526880_996835_副本.jpg

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潘自力

p4YBAFug-56AKWObAAJQpUIZsZY741_b_副本.jpg

潘自力

u=2556206365,713522203&fm=173&app=25&f=JPEG_副本.jpg

渭华起义纪念碑

刘澜涛题写书名的《潘自力》

2c405ec6eb189fca_b_副本.jpg

《潘自力》

b7003af33a87e950d26ab6b417385343faf2b4ed_副本.jpg

      原驻苏联大使潘自力同志由于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在山西含冤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潘自力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潘自力同志生于一九○四年,陕西省华县人,一九二三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他参加了陕西渭华暴动。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他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负责群众工作,为解决西安事变作出了贡献。潘自力同志历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全国解放后,他历任宁夏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西北局委员,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府副主席,我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特命全权大使。他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潘自力同志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在英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转战华北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尽艰险,忠心耿耿,为全国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一个损失。几十年来,潘自力同志不论在部队,在地方,在任何岗位上,都勤奋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正派,关心群众,注意培养干部,生活俭朴,从不搞特殊化。他是一位大公无私,顾大局,识大体,深受群众尊敬的老干部、老党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全国解放以后,潘自力同志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在复杂的国际阶级斗争中,坚定地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外交路线,认真地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办事,工作是卓有成绩的。潘自力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立场坚定,顽强不屈,对林彪、“四人帮”的种种罪恶行径坚持斗争,始终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表现了共产党员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的高贵品质。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病情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他仍渴望着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参加追悼会的还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外交部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潘自力同志生前友好四百多人(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渭华起义的坚实领导者——潘自力


       潘自力(1904-1972),原名潘自励,又名潘鼎九。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枣园村人。潘自力少年时即投身革命,长期担任党的领导工作,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潘自力17岁考入华县咸林中学。当时,在咸林中学任教的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影响下,潘自力大量阅读了《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热烈追求新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社会问题。他还积极参加学校成立的读书会、救国会、自治会、互助社、新剧团、讲演会等学生组织,表现出自己出色的组织才能,被公推为咸林中学学生自治会会长,后又被选为县学生自治会会长,成为学生运动中的一员闯将。
       1922年至1923年春夏间,咸林中学王复生老师与赤水职业学校创办人,陕西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尚德联系,成立了青年励志社,潘自力是成员之一。1923年7月,潘自力跟随王复生老师来到北京,准备投考北京大学。这期间,他加入陕西在京学生组织的进步团体---共进社。1923年夏,潘自力又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返回华县,1924年春复入咸林中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潘自力与共进社社员一起参加了反帝示威游行。1925年10月,潘自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1月,潘自力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1926年冬,潘自力从莫斯科动身回国。1927年5月,他回到陕西,先后在长安、西安、渭南等地从事党的工作。
       1928年1月,潘自力担任陕西省委书记。2月,他又被推选为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赴上海开会。因会议改期(后在莫斯科召开),他向临时党中央汇报了陕西工作,接受了中央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以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指示后,即返回陕西。他向省委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向各地党组织布置了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任务,并带回了中央给朱德同志的一封指示信,这是中央抄转给许权中旅党组织的,要求许旅脱离军阀部队,配合渭华农民的武装起义。
       1928年3月,为了加强对渭华起义的领导,陕西省委决定成立陕东特委作为渭华起义的领导机关。陕东特委成立后,在渭南崇凝召开会议讨论了省委关于起义的指示和当时的形势,拟定了《目前工作大纲》作为起义的行动纲领。
       1928年4月下旬,潘自力多次来到渭华地区了解陕东区党的工作和群众斗争情况,对渭华起义进行指导。他还参与了起义后渭华苏维埃政府的规划工作。会上,大家都认为“地主土地不但要没收而且要分配,但如何分配想不出具体办法。”他对当时没有分配给农民土地表示遗憾,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在渭华起义期间,由于许权中同志未执行省委决定,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决定永远开除他的党籍。潘自力同志认为这个处分过重,许权中虽然没有完全执行省委决定,但部队起义后他又率领剩余部队跟随而来,后省委、中央也没有同意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对许权中的处分决定,而且许权中同志革命的一生也证明潘自力的处理是正确的。潘自力同志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宽厚待人、爱护干部的高尚品德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干部的楷模。
       谈及渭华起义失败的原因,潘自力同志深刻总结道:首先,中共陕西省委对形势缺乏全面估计,对敌强我弱的的形势估计不足,只注意到了有利于起义的一面;没有认真调查研究,起义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对起义本身没有全面、长远地的估计和总的战略部署;起义之后省委又缺乏坚强具体的领导。其次,在政治上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分配土地给农民。第三,在军事上没有经验,只知打硬仗,不懂打游击。第四,渭华起义没有得到陕西关中其他地区群众斗争的配合形成孤军作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潘自力同志对渭华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对继续开展革命斗争是大有裨益的,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反思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
       渭华起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陕西。1928年11月,潘自力在西安被捕。在敌人的酷刑面前,他毫无惧色,严守党的机密。1930年10月,逃出监狱后受杨虎城将军资助前往法国留学,后辗转于英国、苏联。
       1935年1月至1936年10月,潘自力同志在红四方面军工作,参加了长征。1937年1月,潘自力同志参加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工作,并于事变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长。从1938年1月到1949年,他在华北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政治部的宣传部长、副主任、主任、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及省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及省政府副主席,我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特命全权大使。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2年5月22日在山西去世。
       潘自力同志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半个世纪以来,他忠心耿耿,历尽艰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