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邦,解放兰州沈家岭战役中牺牲烈士。1922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一个贫寒家庭。1940年8月入伍,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25日在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李应邦生前,先后在八路军后方留守团警备第2团、385旅警备第4团、警备三旅第5团、一野11师31团等部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
在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中,担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二连(尖刀连)连长的李应邦指挥连队担任左翼突击任务。1949年8月25日凌晨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起总攻,沈家岭守敌凭借坚固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团里命令李应邦率全连突击。这时,炮声、枪声、喊杀声、冲锋号声,整个山川、河谷都在震动。将士们抱着必胜信念,等待李应邦部的突击。 时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二连副连长的何志瑛说:“战斗在早上5:50左右打响后,连长带的是突击队,在向沈家岭主峰西侧攻击的时候,遭遇敌碉堡里机枪的猛烈射击,很多战友倒在血泊中,无法继续前进。”面对敌人的强劲火力,李应邦组织爆破小组炸碉堡,但爆破组的几次爆破都没有成功。“怎么办?”情况危急,李应邦更急。此刻,在距离碉堡300米的地方,李应邦从牺牲的战友身边抱起炸药包,匍匐冲向碉堡。就在接近碉堡时,他的腿部和腰部中弹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裤。李应邦强忍剧痛,侧过身子滚到了碉堡跟前,用尽全身气力,把炸药包扔进了枪眼里,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就在这一瞬间,炸药包爆炸了,敌人的碉堡摧毁了,李应邦英勇牺牲。战后,一野授予李应邦“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记大功。在兰州战役纪念馆“聚歼青马主力”篇章里,李应邦在六大英烈塑像之列。(选自《人民日报:《炸碉堡堵枪眼 李应邦,解放兰州战场上的“黄继光”》
何志瑛追忆连长李应邦
然而,李应邦牺牲后,由于历史原因,战史中错把他的名字写为了“李应般”,直到2017年,党史研究员才发现了这一错误。2018年, 何志瑛从兰州市七里河区党史办原主任张俐口中得知,各类军史、党史中都将李应邦写成了“李应般”,他马上联系了有关方面,为李应邦正名,而此时距李应邦牺牲已经过去了近70年时间。2018年,何志瑛和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委党史办,七里河区委办公室、宣传部、党史办,华一校学生代表及部分群众代表约300余人共同见证了在华林山烈士陵园举行的为英雄李应邦正名的仪式。
图为沈家岭阵地。
图为沈家岭阵地
人民群众运粮支援解放军作战
李应邦壮烈牺牲,时任第4军军长的王世泰听说之后,不禁落泪,继而大怒道:“一定要为这位英雄连长报仇!”图为时任第四军军长王世泰
“连长在扔炸药包的时候,回头给我们挥手再见。大家知道连长用身体掩护了部队,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喊‘为连长报仇’,抱着‘坚决消灭敌人’的信念冲向敌人。”何志瑛说,战友们迅速冲了上去,消灭了碉堡内的敌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占了沈家岭主峰。
回忆起连长李应邦,88岁的何志瑛感慨万千。“我入伍时,李应邦是我的班长。他人品很好,像对待自己弟弟一样关爱战士,训练时却很严格。我叫他李哥,他叫我小弟。”入伍后一个月,爬障碍、上单杠、扔手榴弹、机枪射击,何志瑛都表现优秀且被“戴红花、名字上黑板”,但在班长李应邦的眼里,他“还得继续提高”。
“班长说,你没有读过书,得努力学习,没有文化是打不好仗的,识了字、有了文化才能很好很快地领会军事知识。于是,班长教我每天识4个字。”何志瑛至今还记得班长给他教授的前八个字为“大小上下来去又也”。
“连长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忠于人民、忠于党,他是为人民而牺牲的,这种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