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粟裕

日期:2021-12-16         

再去铁道2021·12·4c2fdfc039245d688d43f41844b8b6a1ed21b0ef48ef3(1)_副本.jpg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年起名粟多珍、志裕  ,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再去铁道2021·12·4faedab64034f78f055d6fbb879310a55b2191c9f(1)_副本.jpg

粟裕戎装照

src=http%3A%2F%2Fwww.vozhuan.cn%2Fzb_users%2Fupload%2F2019%2F11%2F201911301575101826183782.jpg&refer=http%3A%2F%2Fwww.vozhuan_副本.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

5327ce165ab0dd3f972b4398(1)_副本.jpg

1935年,粟裕率领突围部队组成挺进师进入浙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这是粟裕当时的留影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粟裕年轻时

3d0d0ea021e7af0b4507145c8f0df98e_副本.jpg

1937年,粟裕在抗日战争初期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粟裕大将

1e71f7242b89dd2c4c088d1b(1)_副本.jpg

粟裕

360se_picture (1)_副本.jpg

粟裕大将

965dfeb40e56ac8ec3b593bbe14981ba_副本.jpg

1937年8月,南方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这是改编时,粟裕(后排左六)同部分干部合影

6f837ec559a9eab0d32c9fb6d6e1939c_副本.jpg

1939年3月,周恩来同新四军领导干部在一起。右起:项英、邓子恢、周恩来、王集成、陈毅、粟裕、袁国平

7aa212d025a181531b8b1e2401d85102_副本.jpg

1939年,粟裕(右二)陪同周恩来(左二)在驻地接见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等

7dd98d1001e939015157e5caee474ee037d1961b_副本.jpg

1939年,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自左至右)在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合影

da2b55ef9016c795b4e3482e4843abdb_副本.jpg

1940年,曾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干部在皖南合影。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

1acf0292bd57a33fc9bc6bb2bfc5b474_副本.jpg

1940年,粟裕(右一)、陈毅(右二)在苏北黄桥战役前夕

3a80f7c39cd3fa3eecf53093e8ebecdc_副本.jpg

1941年,粟裕同夫人楚青在苏中

b2890aef1f7fadac81f6b61e62bd9d3d_副本.jpg

1944年,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

360se_picture_副本.jpg

粟裕

024f78f0f736afc35b8cdf08b219ebc4b64512de(1)_副本.jpg

粟裕与陈赓

360se_picture (2)_副本.jpg

粟裕在基层连队

再去铁道2021·12·45bafa40f4bfbfbed3484573478f0f736aec31f9f(1)_副本.jpg

粟裕与炊事员交谈

f3b97acb0cde79dff3d931b81ac76240_副本.jpg

1946年,指挥苏中七战七捷时的粟裕

754c890b8cd834dfa550fd44f0e49c42_副本.jpg

     1947年1月,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这是野战军领导在一起。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榘、谭震林

c75c10385343fbf237fd928173d5d08767388ff5_副本.jpg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陈毅(左一)粟裕(左二)在视察炮兵阵地

34bc0b4a08716e7b24bc4e01235a9d02_副本.jpg

1948年,粟裕同朱德等在西柏坡合影。左起:薄一波、蔡树藩、李先念、粟裕、彭真、朱德、陈毅、聂荣臻

0ac62cc3e4365f3d499259c412c96d06_副本.jpg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这是总前委成员在一起。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d4628535e5dde71195b9d9891c44d41c9c16619c_副本.jpg

粟裕在睢杞、豫东战役指挥所指挥战斗

84102e41372c394ed64fec4543d46bf3_副本.jpg

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81225c06240457ba77d60b79de41dec2_副本.jpg

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左)同张震(中)等一起研究作战问题

57deace854360c1f80678f90f34d928b_副本.jpg

1949年春,粟裕(站立者)在大矿地会议上

0645acc7ee4e8be66a04184ecb3493a2_副本.jpg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粟裕宣布渡江作战命令

7e24e7fc22b7f7ddfa95f7d7ebccfb3b_副本.jpg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图为粟裕(前右二)同陈毅(前右四)饶漱石(前右三)等在主席台上检阅入城部队

bc0fcece568145fc9ffe8453fd800765_副本.jpg

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b8065380cd79123a7b12b2e3b9f4385b3b7804d_副本.jpg

1949年9月,粟裕、楚青夫妇和儿子戎生、寒生在上海

ad871365996b990c48b184eefd8001c8_副本.jpg

     1949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参加开国大典后,踏上进军西南的征途。这是邓小平(左二)、粟裕(左六)、陈毅(左三)、刘伯承(左五)、李达(左一)、张际春(右一)等在徐州车站

bad0e561aa5fb1d5f3af2c102e763f98_副本.jpg

1950年4月,粟裕在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

6e906a45651359a2e21231862ba3ac9b_副本.jpg

1951年8月,粟裕在华东军区英模大会上作报告

360se_picture (4)_副本.jpg

粟裕与毛泽东亲切握手

cbe30507400304edb3b470b5be949db4_副本.jpg

1952年4月,粟裕(右一)陪同朱德(右二)在北京视察装甲兵第一战车学校


360se_picture (1)_副本.jpg

粟裕与陈毅在一起

b877ef37d3e334a419a470868f722e68_副本.jpg

1955年10月,总参谋长粟裕在全军射击运动会上讲话

7dd98d1001e93901938b550fb8474ee037d196ad_副本.jpg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举行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前排左起: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

360se_picture (3)_副本.jpg

粟裕在工作中

360se_picture (2)_副本.jpg

新中国初建时期,粟裕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360se_picture (5)_副本.jpg

粟裕同夫人楚青

360se_picture (3)_副本.jpg

粟裕与夫人楚青

b21c8701a18b87d6b1c0b6a96220da301e30fdb3(1)_副本.jpg

1955年11月,粟裕大将观看辽东半岛军事演习

97106a35110a7a2ea4fab47572f6e9e9_副本.jpg

1957年5月,粟裕在第七军医大学视察

03a58e56dcf9d36c307b6583fdcd0505_副本.jpg

1957年7月,粟裕(站立者)设宴欢迎日本前军人访华团来华进行友好访问

a08b87d6277f9e2f8219ca06899bf323b999f3c7 (1)_副本.jpg

粟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中与叶剑英交谈

20180914092546480_副本.jpg

粟裕(中)、儿子粟寒生(右)、女儿粟惠宁(左)合影

63d0f703918fa0ec63e9bf7c9a3c43e93c6ddbcc (1)_副本.jpg

粟裕在军事科学院

b219ebc4b74543a9544bb76288bc9085b801147a_副本.jpg

一生都在学习的粟裕大将

360se_picture (4)_副本.jpg

粟裕将军辞世

360se_picture (5)_副本.jpg


粟裕

  粟裕(1907-1984)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总参谋长。

  湖南省会同县人,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于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1926年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积极从事-。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关头,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5月一天深夜,他从学校下水道里逃出,日夜兼程赶到武昌,参加了党领导的叶挺部二十四师,任教导队学员班长。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进军潮汕失败后,他坚定不移地继续跟随朱德、陈毅艰难转战。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会师。他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0据地斗争和创建中央革0据地及其历次反“围剿”斗争。1930年12月任六十五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朱德采纳他提出的“诱敌十八师张辉瓒部至龙冈处予以歼灭”的建议,全歼张部,活捉了张辉瓒。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他跟随毛泽东学习战争指挥艺术,从一名红军的基层指挥员锻炼成长为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1933年5月,在硝石战斗中,亲率部队冲锋,手臂中弹致残。一生共6次负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他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协助军团长寻淮洲率部北上抗日,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先遣队在怀玉山失利后,他遵中央指示,率部挺进浙江。因唯一的一部电台被打坏,在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他率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38年4月,他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6月,在卫岗首战告捷。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破除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显示了新四军的军威。1939年11月后,陈毅和他先后分别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正副指挥。1940年10月,他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后又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政委和苏中区党委书记。他领导苏中军民粉碎了敌人频繁的“扫荡”和“清乡”,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战略-开始后,他率部出击,攻克敌据点30余处,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创浙西抗日根据地。刘少奇曾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他随即出色地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粉碎了四倍于我的敌人向苏中解放区的进攻。10月,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他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担,胜利地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充分发挥了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才能。12月,他指挥宿北战役,全歼来犯之敌六十九师。1947年1月,指挥鲁南战役,全歼来犯之敌两个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并用缴获的重型美械装备,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支特种兵纵队。2月,指挥莱芜战役,创造了3天歼敌7个师的新纪录,收复城市13座,粉碎了敌人的南北夹击。5月,指挥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挫败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震撼了南京蒋家王朝。9月,指挥沙土集战役,全歼敌五十七师,生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陈毅对其战役指挥艺术非常称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常胜纪录,越出越奇,越打越妙。”

  解放-入战役进攻后,1948年6月至7月,他又出色地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当济南战役临近结束时,他向-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在-确定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和战役进程中,他以军事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向-提出了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转向徐州、蚌埠线进击,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在战役中期,他还准确地预见了徐州敌人逃跑的可能和方向,建议置华野主力于徐宿线西侧,将徐州逃敌聚歼于徐州西南。他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余人,其中华野歼敌44万多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参与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杭州。组织指挥凇沪战役,解放上海。9月,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刘伯承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院党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8年遭到错误批判。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对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拨乱反正,研究和解决新条件下的作战问题,探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方法,提出了独创性的意见,为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因病退居二线后,仍心系祖国安危,晚年继续认真整理过去的战争经验。他的著述丰厚,有《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选》、《粟裕论苏中抗战》,都是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堪称镜鉴。

  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按照他生前的意愿,骨灰撒在他曾经频繁战斗过的地方,与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知粟莫过陈。长期与他并肩战斗的陈毅元帅曾手书赠一联:“食少事繁诸葛公,轻袭缓带羊叔子。”也有人这样概括他的一生业绩:“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特别是他“两让司令”至今传为美谈,视为典范。其事迹是:“1945年10月24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党中央酝酿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闻之,即复电中央,建议张为正,自为副。五日后,中央来电许之,粟裕心安。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陈毅出华东,确定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粟裕见电后急见毛主席,恳求陈毅留任。不久,中央发出补充通知: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