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1905年4月19日-1993年7月12日),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4年 11月,李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93年7月12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部分开国上将图像
李达戎装照
李达出生于贫苦家庭,在他五岁时为了挣钱,去地主家里做长工,意志坚定的他不断学习,终于于1926年考上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他曾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部队中担任过排长等职务。1930年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后来他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连长。曾参加过长征,抗战期间,他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百团大战等战役
李达将军与夫人张乃一
李达与夫人张乃一
李达与孩子们
李达资料图
八路军才是李达想要跟随的队伍,是李达一生追求的目标。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军官身份,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从一名小卒做起
1946年6月李达来到了二野,也就是曾经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二野在军队实力上和其他几支野战部队有很大的差距。但部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在刘邓的带领下,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彻底站起来,李达被派往西北进行战后重建和剿匪工作
李达资料图
李达资料图
李达资料图
李大大将
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李达也跟随队伍返回了祖国,党中央对于李达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三次战争李达的能力有目共睹,他是军队中很有经验、有实力的指挥官
李达长子李如龙
李达次子李健民
李达小女李丹
上将李达的风范
李达在长达30年的参谋生涯中,参与了著名的神头岭战斗、百团大战、上党战役、鲁西南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曾辅佐过多位元帅。李达甘当助手,才能卓越,严于律己,生活简朴,家风严明,为全党全军树立了典范。
多智善谋
李达是我军历史上担任参谋长时间最长的杰出将领,刘伯承元帅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1934年4月,李达协助红六军团首长组织指挥了沙市伏击战,仅用两个多小时就一举全歼了敌四十三旅。1943年8月,受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委托,李达指挥了林南战役,在历时9天的战斗中,我军共攻克据点80余处,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解放人口40余万。
1953年4月,李达被任命为志愿军参谋长。当时我军正在酝酿夏季战役,当六十军取得了毙、伤、俘敌共14800人的重大战果时,李达亲自与六十军的作战科长详谈,总结出了加强步炮协同等成功经验,向参战的各部队推广。当二十兵团部队攻占了敌层层设防的轿岩山阵地时,李达在尚未掩埋敌尸的情况下登上轿岩山,细心勘查了敌军部署情况,找出了其特点。当时主持志愿军工作的邓华代司令员将他誉为“诸葛先生”。
多智善谋得益于李达严谨的工作作风。每次作战,李达都细致制定计划,一般情况下总是同时拿出两三套甚至四五套方案供首长选择,经常亲自起草作战命令。为了使自己的方案准确无误、切实可行,他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深入前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对部队作战地域的地形地貌都作认真全面了解和考察。长期积累下来,战区的哪条山沟能放多少部队、哪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他都了如指掌,熟悉他的领导和同志称他是“活地图。”他81岁高龄时,还能对全国2000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精于职守
李达不仅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无论是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精于职守。
抗战初期,作为一二九师参谋长的李达根据对日军作战的实践和我军的特点,对师司令部进行改造,在原来按国民革命军统一模式设置的参谋、侦察、通信、副官4个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队列科。后来,为加强对干部和部队的教育训练,又把队列科分为队务、训练两科。1942年,他为适应作战和情报工作的需要,又将侦察科扩大为情报处。1945年后,他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设了军械科。中原军区成立后,为适应军队进行大规模野战和攻坚战的需要,他又将军械科升为独立的军械处。1945年夏天,他报请刘伯承、邓小平同意,率先在晋冀鲁豫军区设立了军政处,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1958年,李达调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中国人民国防体协主任。到任后,他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抓国防体育工作,他从组织建设入手,迅速在全国组建了一批国防体育俱乐部,配置了军事体育训练用器材,如摩托车、汽车、训练用枪支弹药等,并从空军部队调拨了一批飞机和航空、航海模型器材等,还从军队中选派骨干担任教练和辅导员。从国防体育的目标任务、发展规划布置到基层俱乐部的建设以及民兵训练工作等方面,他都亲自参加研究,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短短的时间里,为国防建设培育了一批合格体育人才,为国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胸怀坦荡
对待同志,李达胸怀坦荡,没有一点架子,只要是同志遇到困难向他提出来了,他总是全力帮助。他到红二军团工作的时间不长,贺炳炎就送给他“李菩萨”的外号,同志们都觉得这个外号十分贴切,与他的为人很相符。所以,“李菩萨”的美名迅速传开了。
李达是坚持原则的“菩萨”。他对下属工作要求很严格,但态度亲切,循循善诱,即使下属做错了事,他最严厉的批评就是说几句“乱弹琴”,然后就引导犯错的同志去总结教训。曾经有一位参谋同志,在呈送给李达的战斗报告的信封上把我军部队名称写错了。此事发生后,这位参谋很紧张,担心受处分。李达知道后告诫道:“上面失之毫厘,下面就会差之千里,你在地图上标错了一根头发丝般的曲线,实战中就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1934年9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会合后,开展了反夏曦斗争。夏曦在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期间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遭到很多人的痛恨,要求把夏曦扣押起来审查。针对这一情况,李达向任弼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夏曦的错误是人民内部问题,并建议稍停反夏曦斗争,更不能扣押审查。党组织采纳了李达的建议。后来夏曦担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痛改前非,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直到黑水关殉职。
不计名利
李达对工作一贯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名利地位。一些他过去的下级,后来提升了,甚至职务比他高。他从内心里为他们高兴,见到他们时,总是勉励他们好好为党工作,保持革命的本色。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有了成绩不争功,出了问题不推诿。每次总结作战经验,他总是把功绩归于党、归于大家,而把缺点和错误当作自己改进工作的动力。
早在红二方面军和援西军工作时,李达就已经担任了参谋长职务。在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他起初仅担任一二九师的参谋处长,一年后才担任参谋长,其间他的情绪丝毫未受到影响,照旧一心一意地埋头工作,尽职尽责。
1943年9月,李达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在将近两年时间里,他指挥部队取得了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党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李达二话没说,仍回到军区参谋长的岗位上。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却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从未向家人提起自己的军衔。所以,孩子们都不知道爸爸究竟是什么军衔。
女儿在学校经常听同学们谈论谁的父亲是中将,谁的父亲是少将,她便也想问问父亲的军衔。一天,女儿问李达:“爸爸,你是什么将?”李达回答说:“小孩子打听这干什么?我是什么将——芝麻酱。”孩子们过了许久才从报纸上知道,父亲的军衔是上将。
严教子女
对待子女,李达在疼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教育子女的方针有三条:一是自力更生,不准用他的名义谋私利;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他从不肯为子女的事情动用权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达在陕西老家农村的大儿子找到了父亲,想找一份工作。李达深知儿子经历的苦难,以他的影响力,给安排个工作是十分容易的事,可他却教育儿子安心去当农民,于是,大儿子又回到农村。20世纪50年代,李达还送给大儿子一辆架子车,鼓励他在老家搞好农业生产。
李达的大女儿在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工作多年,李达从未向军区领导打过招呼,而军区领导中,有好几位都是李达在战争年代的老战友或者部下。直到李达到新疆军区检查工作时,秘书把大女儿找来,军区领导才知道此事。后来,女儿和女婿调到了乌鲁木齐的军区总医院工作,李达见到他们时还询问了此事:“你们不是在边防工作吗?怎么调到乌鲁木齐来了?”得知女儿女婿是组织上因为工作需要调来的,没有找任何关系,李达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