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兴(1897—1937),抗日英烈、民族英雄 ,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旅长,1897年7月21日出生(另有报道称1896出生 ),字敬中,广东梅州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黄梅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在国民革命政府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爆发,黄梅兴任264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奉命防守庙行以南一带阵地,多次与日寇较量,屡建奇功,敌人称他为“黄老虎”。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月14日,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率领部队冲到八字桥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40岁。黄梅兴作为淞沪会战中第一个为国捐驱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后人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为褒扬黄梅兴将军的功绩,国民政府追授黄梅兴为陆军中将,并特准其灵柩安葬于南京雨花台。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称赞黄梅兴将军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2014年9月,黄梅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淞沪抗日,黄梅兴壮烈牺牲
黄梅兴烈士
从教员到黄埔名将
“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可怜母殁半年,瞑目尚多身后事。鹃声啼血尽,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伤心犹剩未亡人”。这幅挽联写于1937年8月15日,是一位妻子给阵亡丈夫的泣血之作。文中“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264旅少将旅长黄梅兴。之前一天即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他率部奋勇杀敌,身中日军炸弹血染上海八字桥。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黄梅兴将军是淞沪会战中我方第一位阵亡的高级将领。
黄梅兴阵亡后,上海各界深表哀悼。国民政府在南京中国殡仪馆设灵堂悼念,追授黄梅兴为陆军中将。次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各界举行悼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会上发表演说,高度评价黄梅兴等抗日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57年,广东省平远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新建烈士陵园,黄梅兴将军的名字勒刻在纪念碑上。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革命烈士。
黄梅兴,字敬中,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
高小毕业后,因成绩优异,黄梅兴于1907年秋考入县立平远中学初中部就读。最终因为家贫,他只读了两年便辍学。后被族人推荐到母校富有小学当教员。黄梅兴边教书边学习,并且关心着外面的世界。1921年,黄梅兴辞去小学教员职业,赴广州宪兵学校读书。一年之后,他投奔粤军第一师,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这段时间,他曾任广东宪兵司令部第一队司务长、广东讨贼军第1师第3团上士。1924年,孙中山为建立革命武装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由粤军第1师第3团团长邓演达保荐,黄梅兴投考该校,入第一期第四队学习接受军事训练。1925年2月和10月,黄梅兴参加了黄埔军校学生军两次东征,无役不与,于兴宁合水之役,消灭敌军建立殊勋,很快调升第14师40团3营营长。东征战事结束后驻防梅县。此间,他与家中的童养媳赖伴梅结婚。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梅兴率全营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到达江西乐化车站,与敌孙传芳部劲旅孟昭月部作战,黄梅兴奋勇异常,身负枪伤,入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奉令招募新兵任六团长。1927年春,任学兵大队长。同年冬,调任第四军暂编第二师副官长兼汕头达濠盐场知事。
1928年,北伐军到达山东省境内后,黄梅兴又奉命调任国军总司令部征募处第二区主任,驻苏皖边境征募。10月,调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七期学生中队长。1930年9月,国民政府警卫团扩充成旅,黄梅兴调兼该旅第6团团长。1931年1月,黄梅兴任陆军88师264旅528团团长。这一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在上海发动进攻,上海“一二八”之役爆发。黄梅兴率部配合蔡廷锴所部十九路军、黄长治部第五军与日军作战,勇猛异常,与日军于庙行血战月余,使日军无法进雷池一步,被敌人称为“黄老虎”。待战事结束,黄梅兴以功擢升为264旅旅长,驻防鄂西。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在庐山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黄梅兴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不久,黄梅兴于8月11日奉国民党政府命令,率旅从镇江开往上海江湾大场一带驻防,并立即部署兵力,加固工事,以御日寇侵袭。8月13日上午,日军在淞沪启衅,从虹口用大炮发起进攻,一批批陆战队从天通庵、横浜桥跨越淞沪铁路冲到宝山路。黄梅兴旅和日军几年前就有交手,这次再次在虹口战场交火,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日军采取全新战术,炮击之后,从航空母舰上下来大批部队,蜂拥登陆。黄梅兴部设伏多时,迎头痛击,很快将日军击溃。
黄梅兴率军乘胜追击,连续攻破敌人10多个碉堡。面对势如破竹的中国军队,日军改用装甲车开路,企图从侧翼向黄梅兴旅部包抄。黄梅兴立即从大场调部队增援狙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为了一个阵地、一个碉堡,反复争夺,伤亡惨重。日军以民房、路障作掩护,顽强抵抗,还是无法阻挡黄梅兴旅的冲击。最后只好撤退。黄梅兴指挥部队陆续攻占日军据守的阵地。8月14日拂晓,我空军轰炸日军司令部,敌军用高射炮向我空军还击。同时,日军还以密集炮火再次向我阵地轰击,并使用了烧夷弹,致使许多民房起火。面对强敌,黄梅兴镇定自如沉着应战。战斗持续到14日下午,敌人炮弹击中黄梅兴旅部,房屋中弹着火,多座房舍被击毁,不少人员伤亡。这时,参谋长请黄梅兴赶快转移到掩体部暂时躲避。黄梅兴却坚持要在前线指挥战斗,以激发士气。下午6时,黄梅兴观察到敌人薄弱的一个据点也是最后一个堡垒一一爱国女子大学,他立刻亲自带领部下30多人冲锋。这时,日军从航空母舰起飞上百架战机,轮番俯冲向我军扫射轰炸。当黄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时,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时年41岁。一同牺牲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人。
黄梅兴殉国后,其结发妻子赖伴梅亲赴上海处理后事。后来流传甚广的那副挽联,字字是血,催人泪下。据赖伴梅说,挽联由黄梦皋代拟。黄梦皋与黄梅兴同村,当时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熟悉黄梅兴家境。因此,所拟对联情真意切,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其一,是关于“母殁半年”。黄梅兴的母亲于1937年2月6日辞世,在家停丧半年,择定安葬日期为8月24日。但是,最令人痛心的是,母亲安葬的日期未到,黄梅兴本人却已为国捐躯,这就是“暝目尚多身后事”所包含的内容。其二,是所谓“孤生匝月”。“孤”,即赖伴梅所生之子月生。黄梅兴牺牲时,月生才出世27天。所谓“匝月”,是取其整数而言。赖伴梅曾回忆,她于当年年底抱月生回到家乡平远,因舟车劳顿,孩子在路上染疾,于大年初二不幸夭亡。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而淞沪会战是中国政府决心抗战的第一仗。1938年11月11日,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至此,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落下帷幕。中国坚持抗击日寇达到百日之久,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淞沪会战的意义更在于其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黄梅兴作为淞沪会战中最早为国捐驱的将领,被后人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