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拍摄,截取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战役中的一段历史,1953年7月12日,志愿军要抵达金城主战场,必须在第二天凌晨5点前通过一座桥,而美军派轰炸机多次对桥体进行轰炸。
剧情简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战士要在第一时间赶往金城参加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如果没能及时赶到,对战况的影响可想而知。志愿军战士们要通过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川流,才能继续赶往金城。志愿军工兵连修建了一条木桥,可供战士们通过。但是,美军也知道只要阻止志愿军通过金刚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战中有更大的优势,于是配备着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以及多发子弹的轰炸机、战斗机不断轰炸木桥与志愿军战士们,而让美军惊讶的是,每次把桥炸烂,志愿军战士们都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重新修复木桥,这塑造了他们殊死拼搏的赤胆忠心和屹立不倒的英雄形象。
金川江与张振智:金刚川是朝鲜江原道的一条河流,河宽60米,水深5米,水流湍急,位于金城前线的东面,是连接金城前线和志愿军后方运输线的重要通道。1953年5月,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但是此时位于金刚川岩里渡口的大桥被炸毁,志愿军的弹药物资供给受到影响。为保障运输线畅通,上级命令志愿军工兵第3团第3营第9连连长张振智,8天时间内,在金刚川上修建一座能过汽车的载重桥(不是电影里的步兵桥。真实的金刚川大桥照片,可以通行军车,甚至还有护栏)。
面对日均300颗炸弹倾泻而下的险恶环境,张振智带领工兵连经过7天的奋战,在金刚川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大桥。但是该桥很快遭到敌机轰炸。据统计,为了炸毁这座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就这样,“你炸你的,我修我的”,修了炸,炸了修,张振智带领战士们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生命线”。这座打不断、炸不烂的桥也被称为“英雄桥”,它一直坚守到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战后,张振智荣立特等功,获“二级模范”称号,被授予“工兵英雄”称号。
金刚川上英雄桥:金刚川中志愿者的群像只是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形象的部分缩影。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工兵部队是首批入朝参战的兵种之一,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独立工兵部队只有1个团,队属工兵也很少,装备以土木工具为主。此后,工兵部队边打边建,随着战争的深入,工程兵数量不断增加,到战争后期独立工兵部队增加到15个团又2个营,并装备了工程机械和制式舟桥器材。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工兵部队以主要力量抢修、维护道路和桥梁,保证公路干线畅通,以一部兵力执行抢修机场和协助步兵、炮兵抢修阵地道路,构筑指挥所、观察所、掩体等设施,排除与设置障碍物等作战保障任务。他们架桥开路、排雷设障、构工筑城,为运动作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52年春夏,在志愿军构筑以坑道工事为核心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过程中,工兵先后担负了正面战线和朝鲜东、西海岸重点方向上的大型坑道工事施工任务,并负责全军工程作业的技术指导和物资器材保障。此外,还承担了修建后方仓库、医院;改建、加宽朝鲜北部干线公路,以及抢修新义州机场等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工兵部队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思想指导下,共新建道路2200多千米;加修和维护公路9600余千米;新建桥梁1100余座,总长6.3万余米;构筑坑道的土石方量28.5万多立方米;构筑指挥所、人员掩体和掩蔽部1.6万多个;排除地雷和定时炸弹6.3万余枚;修建飞机场120余万平方米;建造仓库、医院病房、营房等5.4万余座。志愿军工兵部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共涌现出二级模范4人,一等功臣18人,有3000多人立二等功或三等功,200多个单位立集体功。
志愿军工兵部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共涌现出二级模范4人,一等功臣18人,有3000多人立二等功或三等功,200多个单位立集体功。
“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工兵部队中的曹玉海烈士对自己的恋人说:“我不是天生喜欢打仗,我不是不追求个人的幸福,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建立,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火烧到我们家门口了,威胁到祖国的安全,我是一个革命军人,岂能坐视敌人侵略,我要到前方亲自消灭侵略者!”。
每一个志愿军工兵部队的士兵都值得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对自己加入志愿军工兵部队首先想到的不是离别的忧伤和死亡的威胁,而是“我们抗美援朝,即是保家卫国,也是帮助朝鲜人民,阶级兄弟,去打败帝国主义,我们每个人都是抢着报名的,当上了志愿军,是一种无上光荣。”
《金刚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的献礼,也是我军在敌我力量悬殊之下,用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瑰丽之歌,更是一次国家意志和力量的影视化书写。
(编辑 刘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