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红色文旅 > 红色资源

杨明轩佩戴过的公祭黄帝陵证

日期:2019-04-30         

5cbfbf0058366.jpg

杨明轩佩戴过的公祭黄帝陵证

5cbfc36ace5bd.png

杨明轩  中共秘密党员,长期在西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协助张学良、杨虎城进行统战工作

杨明轩(1891~1967年),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省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

1928年初,杨明轩在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黄堆堡被捕。在狱中,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1929年8月由教育界保释出狱。获得自由后,杨明轩多方寻找中共组织,始终未能如愿。同年冬摆脱国民党的暗中监视,出走上海,在立达学园执教一年。1931年回陕在西安女师和中山中学教书。1933年又赴上海,仍在立达学园任教。1936年夏又回西安,杜斌丞推荐他担任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西救”)交际部部长。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他主持18个救亡团体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议并通电全国拥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八项主张;12月16日又主持西安市民大会,会后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支持张、杨二将军的爱国行动。1937年1月,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成立,杨被选为“教盟”执委会主席。

1937年夏,陕西省政府任命杨为教育专员,派赴欧洲各国考察教育,并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杨明轩利用这个机会,在欧洲各国广泛接触中国留学生,向他们阐明西安事变的真相,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年底回国不久,林伯渠通知杨明轩,中共中央已批准恢复他的党组织生活。尔后,杨明轩根据中共组织指示,以学者和民主人士的身份,和继续留在西安的杜斌丞一起开展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积极支持李敷仁创办的《老百姓报》。

1949年8月,杨明轩作为西北解放区代表,由西安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光明日报社社长。1958年11月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1963年沈钧儒逝世后接任民盟中央主席。1965年在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杨明轩还是第一、二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7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