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军旅印记

回忆富县支农

日期:2023-04-17    文章来源:红云平台    作者:石缠旺

1973年,陕西省军区党委热烈响应周恩来总理有关要帮助延安老区农村发展生产,力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号召,抽调大批机关和直属部队干部组成支农工作队,开赴延安市富县茶坊、羊泉、牛武、张村驿等4个公社驻队抓点,并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响应周总理号召,帮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是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当时在省军区政治部干部处工作。1975年春节刚过,被抽调去富县支农。当时县支农队派我去远离县城十多里路的岔口公社负责跑面,一个多月后,又被调到政治部负责支农的茶坊公社所属川口大队。我深知,紧紧依靠大队党支部才能搞好支农工作。便与该大队党支部张书记密切配合,团结共事,使支农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张支书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延安",待人诚恳、工作热情,群众威信高,我与他及支部一班人,经常研究工作至深夜,之后还要沿公路北行三里多路,到枣林支队青年许百拴家(后搬住前凹小队王秀石家)的窑洞里住宿。枣林支队原队长,工作不很得力,群众对他有些意见。经了解,本队社员许云昌比较本分、稳当,点子也多,有一定群众威信,年纪较轻,群众一致推选他担任队长,报经川口大队党支部研究同意后,他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迅即组织社员开会,安排生产,本队的面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有了显著的变化。播种季节,社员们天不亮便牵着牲口,背着农具,沿着羊肠小道,去山岇上的平地里犁地、撒羊粪、种小麦,我也帮社员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春管季节,我同社员们一起扛锄头、锄麦子,年轻的妇女们边劳动,边喊着劳动的号子,唱着《信天游》,她们有说有笑,好不热闹,既鼓舞了干劲,又消除了疲劳。川道的地很少,每年仅种些玉米,豆类、蔬菜等,这年夏、秋两季,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小麦、玉米等都丰收了,社员们望着堆积如小山般的粮食,个个喜笑颜开。

1975年6月底,妻子怀孕面临生产,我请假一个月回西安照料她们母女。在家住了不满一月,因惦记支农点上生产大队的工作,便搭乘顺车,提前归队,与干部、社员一起投入到紧张的三夏工作中。

驻队那会,支农队员和社员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日三餐,每天轮流到各家吃"派饭",就餐时与农家人盘腿坐在火炕上,边吃饭,边拉家常,说长论短,顺便了解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听取建议、意见,解放军与农民亲如一家人,没有生疏感……

一年的支农经历,使我真正懂得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含义,只有平时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战时才能"军队打胜仗,人民来支援"。

48年弹指一挥、时过境迁,如今的川口大队已改称富城街道办事处,公路边的川地上,早已盖起了二、三层高的楼房,村里的大伯、大妈们经营着建材、住宿、饭馆、小食品等生意,旧貌早已换新颜。前几年,我相约曾支过农的战友旧地重游,看望乡亲,在住过的窑洞前与主人合影,思绪涟涟,感慨万千,美好的记忆,不时在脑海里闪现,挥之不去……

(编辑  何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