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钱财心中生,明朝祸端招身来。”这是一位哲人对“贪念”二字的精辟解读和诠释。写下这个题目,缘于一次陕南之旅,思于千年褒斜古道,所历所见让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思想得到一次净化。
霜凝雾重秋意浓,满目红叶层林染。秋风秋雨中被誉为“陕南第一名山”的紫柏山,犹如一幅五颜六色的油彩秋韵图,目及之处,摄人心魄,令人陶醉。而位于紫柏山北麓的“酒奠梁”和紫柏山脚下张良庙中的“漏米洞”,则是千百年来引人向往和深思的两处有着神奇传说的景点。
我虽为秦岭腹地的陕南人,却一直没有机会涉足于此。深秋时节,笔者来到汉中,登上海拔2600多米的紫柏山。这里距留坝县县城西北15公里,东南距汉中古城101公里,乃典型的大陆亚热带气候。时值秋雨绵绵、红叶满山的美丽季节,但见山巅云雾缭绕,山下深菁如屏,峰峦叠重,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古树参天,松柏密秀,青竹摇曳,山涧溪流淙淙,百鸟鸣唱,恍若置身仙境。两千二百多年前张良进言刘邦火烧百里栈道的壮观情景,早已化为历史云烟,石崖上只留下若隐若现的残道和柱穴,似乎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往事;“报韩志决能潜迹,佐汉功成善退身”——当年汉代开国谋士重臣张良避谷隐世处,早已淹没于遮天蔽日的竹海林涛中,踪迹难觅。
笔者沿着爬满青苔的石阶躬身而上,来到草亭崖边、号称“第三洞天”的“漏米洞”旁。凭栏远眺,群峰环抱,紫柏纳雾,云海沉浮;俯首垂望,楼阁交错,溪鸣泉响,万竿烟雨,小桥流水。洞口由石门枋框而成,洞内有南阳玉方桌和石座,洞形如鼓、瓮,洞顶一侧有一条细缝。传说,从前常常有精白细米从洞缝漏下,每天漏米不多不少,刚好够庙内道人一日三餐。不知何时,庙道心存私欲,望有更多积蓄,便用重锤撞扩裂缝,企求漏米添加。不料,事与愿违,贪婪自误,从此细米不再漏下,僧侣被困,饥饿而亡。如今,游人只能在洞内裂缝下看到一只大空石盆,留下的是苦涩的咀嚼和回味。
与“漏米洞”有着异曲同工之传说的,是位于紫柏山北麓的酒奠梁。
笔者沿着宝(鸡)汉(中)公路西行40公里,便到了酒奠梁。有关史料载,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咸阳分封十八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蜀王,张良出计用项伯说情改封其为汉王。时年4月,刘邦就都南郑,张良陪送汉王至褒中。返回时,张良建议刘邦“烧绝褒斜栈道”,刘邦依据张良之计而行。当他俩来到这道山梁察看时,但见绵延数十里的栈道焚于熊熊烈火中,按捺不住实现宏图的激动心情,便把酒临风,祭奠成功有日。后人为纪念两位君臣的英雄壮举,遗名“酒奠梁”。
而比史书记载更耐人寻味的是流传于民间的另一说。相传,在楚汉相争之时,山梁的一处崖隙间,有一股麦秆粗细的山泉流出,水质醇香,味美似酒,四季不涸。居住于附近的两位孤独老人,每日将这股泉水收集起来,卖给过路客人及庄户人家,用以维持生计。一日,刘邦和张良骑马路过此梁,问及两位老人:“生意做得如何?”老人不满地回答道:“虽有酒经营,但可惜无酒糟喂猪。”张良听后,觉得老人太不知足,临别便赋打油诗一首赠与两位老人:“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从此,这股清冽之泉水再无酒香之味。当地百姓每逢过年过节纷纷来到此地,用美酒祭奠刘邦、张良对贪婪之人惩罚之举,并企盼泉水重新恢复酒味,以泽世人。
漏米洞日日能漏出细米,纯属“天上掉馅饼”的天方夜谭;泉水中的醇香酒味一时消失,许是因为天候地理之变故,圣人一句戏言不可能有如此大的神功奇效——这一切人们自然心明如镜。
“贪欲居心怀,清泉失本色。”走出紫柏山,笔者的思绪依然停留在历史的烟波云海之中:千百年来,“漏米洞”和“酒奠梁”的神奇传说之所以久传不衰,是因为它们时时警示和提醒人们:“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倘若无休止地追求和渴望贪欲的满足,其实是在看不见、觉不到中消耗生命的过程,玷污和扼杀灵魂心智,最终走向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束自己的欲望,有效地节制欲望,是升华生命、拓展生命和延长生命的必由之路。
贪念一时动,欲火心中烧。“漏米洞”与“酒奠梁”的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古往今来,功名利欲就像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贪求之人的心,灵魂一旦落入贪欲至上的陷阱,就会吞噬一切有钱的、没钱的、想钱的人的幸福和青春。欲望可以提升一些人的道德品质,催发一些人奋发有为,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获取沉甸甸的收获;欲望也能使一些人变得卑鄙、残忍、庸俗、懒惰、自私、下流,丧失人性,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甚至铤而走险,不惜掉脑袋。“人贪酒色,如双斧伐孤树,未有不倒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这些古训名言揭示一个道理:贪欲是招致祸端的万恶之源——贪权落陷阱,贪财入孔方,贪功遭名裂,贪色锁精髓,贪杯误大事。一个人尤其是执掌权力者,一旦对金钱、美色、名利、地位等陡生欲望以至欲壑难填,就会自甘堕落、自我毁灭,可谓“缘障未开,业尘犹拥;漂沦欲海,颠坠邪山”。贪心不可有,私念不可存;贪字头上一把刀,欲念不却可杀身。贪欲不除,心怀难净,意志难固,事业难成。
往事随风去,教益永铭记——“祸莫大于知不足,咎莫大于欲贪得。”人生在世,应该满足的是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而不是物欲利欲权欲情欲色欲之本身。“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原无忧,因风面皱”。这“风”与“雪”无疑乃身外之物,无须看重和弃舍不得。一个善于用理智来超越欲望奴役人生的人,是最聪明的人:超凡脱俗的过程,就是摆脱欲望对精神控制的过程;将理性置于欲望之上,便是战胜欲望的一把利剑;守住道德底线,防止行为失控,就是最好的一脚刹车。倘若那些落马贪官早点来到“漏米洞”和“酒奠梁”这两则传说之地,饮一杯“醒世酒”,喝一口“净心水”,或许会多一分清醒、少一缕贪念,多一分警示、少一些欲望,也不至于乌纱功名荡然无存、身陷囹圄后悔莫及!
(编辑 邹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