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老兵文苑 > 散文

在鸿门宴遗址的慨叹

日期:2024-08-21    文章来源:延安红云平台    作者:钟峻青

鸿门宴的故事耳熟能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相关的成语也时常引用,有时也会把生活中一些别有用心,另有他图的饭局称之为“鸿门宴”。然而,鸿门宴遗址虽然离西安不远,我却从未去过。

前几天,好友请我到骊山脚下避暑几日,问我:“想到哪里逛逛?”这里主要的旅游景点以前我都去过多次,重游的兴致不是很高,于是便答曰:“随便吧”。他思索一下说:“鸿门宴遗址是后来才修整的,咱们去那里看看吧”。一听去鸿门宴遗址,我心头一喜,慨然应允,这可是填补我空白的一课。

鸿门宴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北新丰镇(现改为街道办)的鸿门堡村,鸿门是东西长一公里的堑塬通道,南北洞开,形若门状,故称“鸿门”。这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山塬横亘,地形险要,雄踞关中,既是古都长安的门户,又是东通函谷关的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来到景点,只见大门右边一块褐色的石头上,赫然刻着“鸿门宴遗址”五个大字,门两边写着“楚霸王刀光剑影鸿门设宴,汉高祖绝地逢生千古留名”的对联。进门后是一个广场,靠近山墙的石碑上写“公元前206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宴会刘邦处”,石碑左右两旁分别立着项羽、范增、项伯、项庄和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等人物的铜像。后面是一个四五米高的垒台,台上高高的旗杆顶端“楚”“”两面旗帜迎风飘扬。广场右侧是展览馆,门面上写“鸿门宴”三字,馆内复原了当时宴会的场景。广场左侧是一块长长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司马迁的《鸿门宴》全文,记载了两千多年前这场宴会的过程。概意是:项羽大破秦军后,刘邦率先进入咸阳,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决定发兵攻打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认为,项羽与刘邦兵力悬殊,不宜硬拼,劝刘邦退出咸阳回师霸上,并将在咸阳所得一切全部献给项羽。项羽的谋士范增从中看出刘邦这番用心,必有他谋,将来必是项羽的争雄对手,便让项羽设下鸿门宴,借机诛杀刘邦。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项羽犹豫不决,未能动手。无奈范增又命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企图斩杀刘邦,可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后来,刘邦便借如厕之机,逃回霸上军中,保住了性命。

鸿门宴遗址东边相邻的是一座古城堡,门楼子上写项王营”三字,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当年项羽屯兵的地方。院内有“霸王举鼎”等雕像和军中帐、兵营、练兵场、水井等遗迹。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能够折射出不同的光谱。这场宴会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但是人们并没有淡忘它,至今仍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有自己的看法。我参观完这处遗址也五味杂陈,既佩服刘邦胸怀大志,机智勇刚,逃离险境,逐步登上皇位的本领,又惋惜项羽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坐失良机,最终兵败垓下的悲壮。这处遗址给人们以多方位的思考,给历史留下了丝丝遗憾。

项羽本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支普通的反秦力量,后渐成主力,成了诸侯的首领。当时他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刘邦,就因鸿门宴上他放走了刘邦,让刘邦逐渐坐大,拉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最终落得兵败垓下,“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的下场,想想项羽岂不遗憾!

秦末农民起义灭秦之后,项羽的实力不可一世,他封这个为王封那个为王,一口封了近20个王,然而他却没有称帝,只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但是,在司马迁的眼里,项羽是有帝王之功的人物,因此,他为刘邦和项羽都写了“本纪”,而整部《史记》里没有称帝者立“本纪”的却只有项羽一人,足见项羽在太史公心中的地位和他对项羽的惋惜之情。

项羽是个多彩的人物,他既果敢坚强又优柔寡断,既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既欲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的这种性格缺陷导致他成了一位悲剧人物,但又体现出强大的悲剧之美,人们普遍崇尚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现在他苏北老家的故里,已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香火不断。全国各地的“项王祠”“项王庙”不知有多少处,仅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就有100多条。就连宋代的李清照也很推崇他的刚烈,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佳作。毛泽东借用他来诠释政治,写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这些,无不反映出人们对项羽的赞美和些许遗憾!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没有如果,我们参观鸿门宴遗址,只能以史为鉴,学史明理,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坦坦荡荡做好自己罢了。

(编辑 马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