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大都说的是长安古城历史悠久,人文景点众多。但在我的印象里,除过仿建的外,有关古村落的景点似乎不太多,尤其是那种既有古韵味又有诗情画意的古村落就更少见了。
自打参观游览了长安唐村,这种印象在我的脑海里就有所改变,特别是景区那句“诗意终南,烟火原乡”,让我感慨万千。
一幅山水长安,诗意唐村,人文古寨,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处享受闲情逸致、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人们理想中的“择一地而居”,也不过如此。
长安唐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办事处,南依秦岭,北接长宁宫,这里曾是汉唐御宿川、樊川所在地,拥有60多处唐代遗址和千余首唐诗的诞生地。原为南堡寨,处在一个古塬上,东临深沟,西临滈河,地势突兀,在古代是一个理想的围城扎寨的地方,南与五台山相望,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是个保留了盛唐时期风貌的古寨区。
如今称“长安唐村”,内含丰富的人文历史,它既是地理坐标,也是对盛世长安的历史传承;既是盛唐时期这片热土的诗酒田园文化,也是当代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探索。
来到景区南门入口处,没有想象中那种时尚美丽的景区大门,只见一片原野上桃花盛开,与普通乡村田野并无二致,只是用自然环境或篱笆将景区内外隔开,几根木柱上的红色旗幡上写着“长安唐村”四个大字,两边高耸的木柱上大红旗幡上挂着“天上明月,人间春色”的楹联,把人们一下子带入那种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也彰显了古寨沧桑的文化内涵。
步入景区,茫茫的丘陵原野上,一大片梅园映入眼帘,身着五颜六色服饰的游客,不时地在拍照打卡。“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出自《诗经》“秦风•终南”的诗句,把终南山附近的自然景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透着诗意。
漫步田园,遥望终南山,不由人想起了唐朝王维《新晴野望》中的诗句:“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眼前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人在花中走,景在脚下移,好一派世外桃源。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惬意悠然,惹得天人皆醉。
长安唐村,主打唐代时期的“诗酒花茶”文化,把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诗、饮酒、赏花和品茶四种雅事,作为景区主题,无论是古寨区、文创区,还是艺术区、梅园等,都能看到写满诗句和透着诗意的标识和门牌,酒肆、茶馆,从装饰和用语,也都透着人文气息。例如诗唐宿集、鹿鸣小馆、诗唐花朝、渊明茶居、唐潮嬉皮市……每一处,都有渊源的历史和文化,看后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在一处茶馆,我稍事休息,要了一杯热茶,细品慢饮。“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人生总有一杯茶,解我三百六十乏。”闻茶香,淡雅怡人;看茶舞,清新欢喜;喝茶汤,醒脑解乏,咱也过一回古文人闲情雅致的瘾。
古寨村前有名木,皂角千年成社树。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种植树木,称为社树,即祭祀礼树。长安唐村社树——皂角树,聚日月之宝光,集乾坤之精华,凝终南之灵气,汲神禾原之真元,逢雷击而复生,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福树”和“长寿树”,深受乡民顶礼膜拜,祈福许愿。
古老的民居,尽显沧桑。入古寨区前,就能看到一个高高的城门楼子,上面镶嵌着“钟灵毓秀”四个字。走进村内的戏楼、祠堂、庙宇等建筑,风格古朴,是典型的关中建筑。民居多以青砖灰瓦为主色调,门楣和窗棂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花卉、瑞兽、几何纹样等,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布局多以四合院或三合院为主,院落宽敞,空间开阔。正房通常坐北朝南,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站在院中央,抬头可见蓝天白云,低头可赏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些建筑,不仅保留了土墙灰瓦的古朴风貌,还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都市人心中的“桃花源”。
沧海桑田,日出有诗情,晚霞有画意。长安唐村,这片充满诗意与活力的土地,定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愿你有梦可做,有院可依。人生有这样一方田地,足矣。
(编辑 马雨辰 审稿 纪方)